雷峰乡多措并举促进茶叶发展
2009-04-29 08:32:34
阅读量:352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三月清明,山外桃红柳绿,走在大雷山道,满眼郁郁葱葱,山花烂漫。清新绵长花香之中透着让行人为之精神振奋的丝丝醇厚茶香。去茶乡探幽,乡政府干部孙林锋向我介绍雷峰发展茶叶兴农相关情况。三天的访问让我收获颇丰,特梳理在发展高山茶叶中可资借鉴的部分经验,供大家参考。
经验一:看准项目抓早抓狠。身处大山的雷峰乡民早有种茶历史,大规模种植从2000年就开始。到今春全乡已种茶苗100万株,面积达1.6万亩,实现了乡政府发展茶叶生产人均一亩的战略目标。尤其像地处海拔600米的西山头村,种茶专业户发展更是迅猛。目前全乡正以每年1000亩速度扩大战果。
经验二:乡政府牵头开展高山茶园综合治理科研。2005年乡农办着手试点课题《茶柿混交、退耕还林生态治理示范研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科研论文指导生产实践,使山区茶农获益匪浅。
经验三:大力开发生态有机茶园,提高雷峰茶质品位。开通从潘岙杨到龙潭背十多公里盘山公路,在大雷山区首期开发300亩上规模上档次的机械化操作生态茶园,兼发展高山生态和农家乐旅游。
经验四:在山靠山,充分利用山地、人力发展特色产业,让山民在山养山,以山致富。人均一亩茶,收入翻一番。消灭抛荒田地,特色产业使中年以上山民有力可使,有钱可赚。据了解全乡种茶专业户年收入上10万元有两三户,4万至5万元几十户,两三万元比比皆是。山民在家远比到城里做小工卖苦力强。
经验五:开辟远程教育网,聘请专家教授讲课,提高茶农专业技术水平。专家有专长,教授传真经,茶农不出门,免费得学问。茶技日日新,产量年年高,收益倍倍增,山民睡笑醒。
经验六:支持茶农创新意识,真刀真枪搞实战。尖岭脚茶叶生产发展快,但村民炒茶的不少环节受制约。卫生条件差,分散的个体劳作使茶品质上不去,还经常断电,村民要求组织建瓴茶叶生产合作社。祥和办事处和乡政府很快弄清实情,处理好相关政策,短时间内就帮助落实茶叶合作社社址。与平桥、县电力局联系,及时免费把村原来的30KV电力升至125KV,解了茶农燃眉之急。祥和村远离县城,进出很不方便。几年来,附近茶农销售青叶困难重重,迫切要求自筹资金建立青叶交易市场。办事处和乡政府齐抓共管以最快速度,用最简程序批准相关手续上报,使张家庄茶市应运而生。
其他如组织茶农交流竞赛,及时报批新项目,派技术员下村,送技术到户等早已成为常规工作。
茶农盛赞国家富民政策,更夸乡干部说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