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县级医院 提高医疗水平
2009-04-20 15:39:06
阅读量:386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3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2000所县级医院建设。在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县级医院的作用举足轻重。建好县级医院,让农民看大病不用跑远路、进大城市,减轻农民患者的经济负担,不仅是农民的意愿,也是下一步医改的重点。
我县的县级医院在发展中具体存在哪些问题呢?近日,记者在走访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时发现,资金、占地面积、环境等问题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参合农民多了 医院床位紧张
医院病人多、床位紧张、停车拥挤,这是记者在我县两家县级医院采访时的第一感受。医院的大门口车水马龙,大群在医院门口进出的人们不时避让进出的汽车,尤其在就诊高峰期时显得特别拥堵。县人民医院的注射室里人满为患,一些病人由于找不到位置坐,不得不跑到走廊上找椅子。近来天气时冷时热,患感冒的婴幼儿大幅度增加,一些家长在把孩子送到住院部的时候被告知“床位没有了,只能加床”。而一些加床的位置被放在了原本堆放器材杂物的地方,这让家长们难以接受。“床位实在是太紧张,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让患者先住下来,等有人出院了再进行安排,总不能把患者拒之门外吧。”对此,该医院负责人也显得无奈。
县人民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目前共有在编卫生技术人员640人,临时人员200人,开设床位600张。按说,这样的规模不算小。但对于全县近56万人口来说,服务能力还是不足。尤其是2006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后,农民“小病拖大病扛”的医疗观念发生了变化,医疗需求被大大激活,这使得医疗服务水平显得比较滞后。以县人民医院为例子,近年来,该院的年门诊量和住院量保持在5.56%至4.3%的增长速度。据统计,2008年县人民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达到99.41%,门诊量达到47.3671万人次;住院量达1.6190万人次。虽然实际开放床位已达600张,但住院床位还是比较紧张。尤其是今年1月份至3月份,该院门诊量和住院量保持着8%至4.4%的增长速度,床位使用率达到100%以上。
这一问题在县中医院也同样存在。该医院的负责人说,中医院对外开放的床位只有187张,由于医院没有专门的病房大楼,尽管住院条件比较差,但还是有许多病人住不进来。
发挥“龙头”作用面临诸多难题
县人民医院作为我县的医疗卫生服务龙头单位,同样面临着服务能力与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的巨大挑战。
首先一个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医疗用房不足,设备陈旧匮乏。县人民医院始建于1949年,作为全县的医疗和业务指导中心,虽然通过建设后有着4.32万平方米的业务用房,但目前医院仍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业务用房不足、医疗环境欠佳、仪器设备欠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与群众的医疗需求存在着较大差距。目前县人民医院流动负债4000多万元。
县中医院的情况也很糟,该院负责人说,中医院已经连续5年出现亏损,光去年一年就亏损了190万元,职工工资已经连续2年没有发齐。由于资金短缺,医院的医疗设备无法更新,许多设备已经超期服役。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医院不得不拆东墙补西墙,大家的日子都非常难过。
其次,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医院周边的环境制约了发展规模。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都位于老城区,而且位于繁华地段,医院周围建筑林立,如果通过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以扩大规模,一来会明显影响医院的正常服务工作,二来建设成本大大增加,加上征地移民时会遇到的诸多问题,将会大大延缓建设的进程,看来是不现实的,必须重视扩址迁建。
急需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城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县级医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必须要做强,这已是共识。但是如何做强,需要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并确保落实。
分类制定县级医院建设标准。目前国家重视县级医院的建设,将为县级医院的发展提供一些政策支持。但是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就是我们浙江省内发展也不平衡。因此,对于县级医院的发展建设,需要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情况和人群需求分类制定不同的建设标准。应该按辖区人口的数量和经济水平分类制定县级医院基本建设标准,在建筑面积、床位、人员、服务科目、设备准入等方面各有要求,不能搞一刀切。
尽快制定县级医疗机构开设科目规范。目前由于没有这一规范,不少医院千方百计开展新项目,医疗机构之间功能定位不明确。比如,县域内各综合医院、中医院甚至妇幼保健院数个医疗机构引进相同的诊疗项目,购置相同的大型设备,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明确各类各级医疗机构的必备开设科目规范,对于必备科目国家给予资金或设备支持;而对开展规范外的科目,国家不予投入或少投入。如果是医院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开设的项目,资金来源应该自筹解决。 国家在制定诊疗科目规范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疾病谱情况和患者的需求。
国家应建立县级医院人才培训基地。院领导和医务工作者都认为,县级医院要发挥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龙头”作用,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目前,县级医院都是各显神通,自行联系进修机构送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培训,费用也全部由医院承担。边远地区的县级医院根本没有能力送医务人员到大城市医院进修学习,经济压力太大。如县人民医院2006年至2008年每年支出培训经费达50万元,这为本来就负债经营的医院加重了负担;院长们建议,国家应该按专科设立一些县级医院人才培训基地和人才培训项目,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县级医院医务人员到基地进修培训,以此提高县级医院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由地区或市建立乡村两级医务人员培训基地和培训项目,减轻县级医疗机构培训乡村两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压力。
尽快出台管办分开的实施方案。《意见》提出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这项改革将明确医院所有者和监管者的责权,解决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医院(“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有利于多元化办医。卫生行政部门应将主要精力用在加强医疗卫生监管上,工作重心放在定标准、立规范、严准入、重监督上。要真正落实公立医院的独立法人地位,切实减少并杜绝卫生行政部门直接参与并决定医院日常管理的现象。
政府卫生投入要确保落实。过去政府支持公益事业发展,但对医疗机构的投入实在太少了,以致出现“以药养医”局面。由于实惠没有落在老百姓头上,再由于缺少竞争机制,服务效率不高,老百姓也不满意,反过来又要责怪政府,因此,通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不论是公立医院还是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要为百姓提供了高效、优质、便捷的公共卫生与医疗服务,政府就得通过地方财政替群众埋单,大大提高投入效率,形成群众、政府和医院三方受益的局面。对于政府的医疗卫生投入,要纳入所在区域的政府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中予以考核,督促确保落实。
尽快实现医院发展规划。两家医院位于城区中心地段,占地面积小,医疗用房日趋紧张,就医环境欠佳,已经成为制约医院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不少病人因此外流到上海、杭州等地,这对我县医疗水平的提高与医院的发展有一定影响,县政府已准备召开县人民医院搬迁工作听证会。县人民医院的扩建迁址工程,将有效整合我县医疗资源,盘活土地资源,提高城区各医院的服务能力。县人民医院院长陈伟民说,目前,国家非常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已经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关注民生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3年内重点扶持近2000所县级医院的标准化建设。因此,我们将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尽早实现医院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