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服装的“整容师”
2009-04-20 10:00:12
阅读量:349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编者按:上一期的周末版面我们报道了一位巧手专“绣”补外套的女主人,她会让你的“破”衣裤依然美丽。本期我们又采访了一位巧手专“织”补的女主人,她专门给西服、羊绒大衣、羊绒衫等高档服装“织”补。她的“店”没有特意的招牌,在她的家门口我们能看到这样一块不起眼的牌子——精工织补就此楼上。她的店也没有店名,在许多人嘴里“四小旁弄堂内”就是她的店名。她叫王迎春,请看——
兴趣为师 上海学艺
周一早上,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王迎春。眼前的王迎春让记者第一个反应就是说话语速极快,“噼里啪啦”就像放鞭炮,她自我介绍也说自己性格有点急躁。这就让记者感到好奇,精工织补是一门手工活,需要细心和耐心,这么急躁的人怎么会跟织补打上交道。王迎春说:“从事织补缘于兴趣,原本对于针线活比较喜欢,加上喜欢安静,精工织补就是需要安静的活儿。”
一把剪刀、一个放大镜、一些针线和几只固定面料的绷圈,是精工织补的必需工具,王迎春已与这些工具作伴了15个年头。王迎春曾在我县棉织厂工作8年,对于布的斜纹、平纹、锻纹有一定的认识。1994年的一天,她在我县的一家干洗店发现,我们天台人的高档西服破了需要送到临海去织补,略懂布料纹理的她发现送到临海织补回来的西服洞口斜纹不对,织补的人根本没有达到专业水平,这样的织补效果她不特意去学也能达到。后来,王迎春无意间和上海的一位亲戚谈起西装织补,亲戚说她家旁边就有一位老师傅,织补水平很高,生意很是红火。于是王迎春在亲戚的帮忙下,跟随上海这位73岁的老师傅学精工织补,从此就专门给西服、羊绒衫、羊绒大衣、高级棉织衫等做“整容手术”,在她一针一线的织补中,让“伤”口完好如初。
出师后,1995年到1997年的三年时间里,王迎春基本上留在上海,专门给一些单位员工的西装做织补。1997年下半年开始,王迎春回天台。当时我县穿西装的人比较多,1998年到2001年的生意也就特别好,她曾在两天之内光西裤就接了13条。随着时间的推移,时装、休闲衫、运动衫等服装大量上市,穿西装的人少了。不过羊绒大衣和羊毛衫、羊绒衫的增多,也给精工织补带来一定的生意。
既讲技术 也有原则
精工织补看起来似乎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相当复杂,所用的线需要想办法从待补衣服的边角上抽出来,然后按照面料的纹路一针一线地补上。精工织补是个细活,讲的是个细心,求的是个细致。准确的判断,精密的织补,都得靠眼和手来完成。王迎春说,学手艺的时候,师傅教的都是平纹、斜纹、锻纹等最基本的纹理,可实际上纹路千变万化,这一针一线都不能走错了。记者采访的时候,王迎春正在给一件西服织补,她先在10倍的放大镜下,用针穿过一条横的布丝。她告诉记者,这第一根布丝很是重要,如果穿错了,接下来就全错了。记者发现,她桌上的针特别细,许多都是26号、27号甚至28号,这些织补过的针由于太细都变弯曲了。
精工织补靠的是口碑,讲求“以假乱真”,一件精工织补过的衣裤,在没有特意指出哪个地方织补过的时候,应该看不出痕迹。因此,每一件活儿的质量都很重要,你补好了,顾客对你有了信任感,就会将自己的亲戚朋友介绍过来,慢慢地,他们就变成了你的回头客。
在王迎春的精工织补过程中,还有许多原则,衣裤太旧了不能织补,因为织补的线都是从衣服的边缝上取下来,衣裤太旧有色差,织补回去很明显。其次,洞口太大不能织补,一般不能超过8公分。因为洞口太大,在织补过程中布丝不容易拉直,即使补回去效果也不怎样好,再说,太大的洞口补回去的费用也太高。王迎春说,精工织补要让顾客物有所值,否则就失去意义了。
织补及时 存放讲究
在王迎春的记账簿上,记者发现她织补的价格从10元到300元不等。西装一般20元开价,羊毛衫一般10元开价。王迎春提醒大家,如果你的衣裤需要织补,就要尽早,不要等洞口变大了再想到织补。特别是羊绒衫、羊毛衫,有些洞口起先并不明显,大家感到无所谓,如果等到洞口稍大再补,顾客就不省钱,她也不省力,大家都不划算。王迎春打了一个比方,比如一件衣服,开始也许花30元就能织补回去,如果洞口穿大了再补,也许就要80元,而织补回去的时间也许就要花费多几倍了。
10多年的精工织补生活,让王迎春懂得了对服装的保养。采访中,她告诉记者,高级西服、羊绒衫、羊绒大衣等高档的服装都比较娇贵,保养很重要。像西服、羊绒大衣不穿的时候,要用衣架挂起,外罩一个干净的袋,也可以把他们折叠后,放在塑料包装袋里,这样既防变形,又防尘埃玷污,同时放些纸包着的樟脑丸。羊毛衫、羊绒衫也一样,应该放在塑料包装袋里。王迎春说,许多顾客衣服送到她这里的时候,都是因为蛀虫了。主要是存放的时候和其他衣物放在一起,既使放上樟脑丸,因为空间大,或者经常开柜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高档的衣服该手洗的手洗,该干洗的干洗,否则容易变形和不耐穿。毛料应该用专门的洗涤剂,如果用肥皂和洗衣粉洗容易变脆,衣服上的丝线容易断。她还特别提醒,好的衣裤,虽然只穿了一两天,也应该洗净存放,否则等到第二年重新穿的时候,也许就蛀虫或者发黄了。
编后:服装织补技术源于清朝末年,是一项传统的手工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服装越来越多,人们在穿着时难免受到损伤。精工织补师傅们的巧手以假乱真,把破损的衣物织补得“天衣无缝”,在提高了服装的使用价值和寿命的同时,节省了大家的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