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日照晚霞红似火
2009-04-20 09:21:38 阅读量:517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一个偶然机会在平桥镇中学听说已故二十多年的张姓老同事,他那位今年已届98岁高龄遗孀还健在,且就在附近一个托老所中颐养天年,心中感慨良多。趁到平桥访友机会请位熟人领路冒着细雨前往,在八亭溪一个拐角处我们很顺利找到那个托老所。走入门内打听一位在厨房切菜大嫂,她领我到宿舍门口,用手指着侧坐在窗口的一位老人说:“戴眼镜的那位就是。”
       说实在我与张老师前后同事不过短短四年,只因我和他一家三口都住在楼上,平时走来过去交往较多,张老师夫妇特别无里外,我对他也就比较了解。张老师与老伴是一对黄昏恋,这在当时轰动一隅。尽管儿子前妻所生,老伴待孩子如出亲生。四年之中,我从没听到他们大声说话,更没听见打骂孩子声音。后来为了儿子出息,张老师和当时很多人一样,提前退休让儿子接班。学校撤并初中,我和张老师就此分手。不想一别二十八秋,张老师作古已二十有余,我也一直没有再见他的遗孀。张老师儿子长年工作繁忙,加之她老家住房也不舒畅,很少回家。她也终年不外出,我就更不知她风烛残年过得可好。
        跨进寝室门口,我极力搜索记忆中我要找的那张熟悉脸面。待到走近跟前,俯下身子,我的记忆逐渐清晰起来。她穿着整洁赭色外套,一头梳得纹丝不乱的白发下还是那张“国”字脸,只不过比近三十年前略长些,额头少有纹路。从前不常戴的老花镜架在不高的鼻梁上,镜后的眼睛倒比往昔清澈。薄薄的嘴唇声音宏亮,正和室内的同伴说话,皮色也白了不少,精神矍铄又很健谈。我的到来让这位饱经风霜的老太有些不知所措。
        牵着她瘦小的手问:“仔细看看,还认得我吗?”她用另一只手把溜下鼻梁的眼镜挡回去,镜片后的双眼目不转睛地盯了我好一会儿才说:“我有点记不清,说说你家是哪村的?”我自然不好太为难这位近百高龄老太说:“里塘的。”“噢———陈老师呀,娘家人来了。”听了我的回答她就知道我是她丈夫早年同事,哈哈地朗声笑道:“怪不得我吃早饭时箸跳出笼,还真来了稀客”,她边说边指竹椅让我坐,“前年文化馆来人看我,我说姓陈,那位客人说‘陈垃圾’呀。我说十里不断陈,陈陈好认亲,多好哇。看,今天你个娘家人又来看我,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呀。”又是一阵朗声欢笑。
        我说:“这么多年没见一面,没想今天这么顺当就见到你,真有缘呢。”陈老太听我这么一说她立刻扳起指头算了一会说:“有缘千里能相会,二十八年没见了呢。那是1981年并中学,良良也到中心校去读中学,是吧?”她思索了一会又说:“我想起来了,1986年你还到我们村小学祠堂里来开会,我还见到过你。”实在佩服老太的好记性,我早把那次什么会忘到九霄云外一点踪影都没有了。
        我好奇地问道:“农村的老年人都不太习惯住托老所,你是哪年来的?谁送你来?住这儿习惯吗?”
        老太不假思索地告诉我说:“那是20031113日,良良送我到平镇看病,看完后就叫我住到医院后面的托老所。那时我还不想离开老家,良良劝我说,他们多日在外,少日在家,我病之有痛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要害我吃苦。现在他们小夫妻俩都在平镇工作,还要带一双胞胎,忙呀,住在这里路近,随时随刻可以来看我。我住托老所就是帮他们忙,他们可以安心工作。想想也对。我都90多岁了,帮不了忙总不要再给他们添乱吧。于是我就安心地住下了。这一住头尾就是6年,直到去年420日托老所搬到这新屋来。现在你赶也赶不走我了。这里人多真热闹,管理人员对老人很客气,每间寝室都有卫生间,起居方便。食堂吃饭多样化,每日主食菜蔬都不一样。我们四个人虽说来自四面八方,可老对老讲讲有味道,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老太边说边比划,那一脸甜甜的微笑是心窝里蜜汁的流淌。
        看着她喜滋滋乐呵呵的模样,我不禁追问:“这么高兴一定不单是这里不错吧?”
        “那自然,”老太接过我的话,“托老所好不算好,儿子媳妇待我好才是真好。我良良、媳妇真是‘天生一对,地造一双’,有一无二,没话说的。两人经常来看我,知道我爱吃肉喝点酒,三日两头送红烧肉、瓶装酒、水果过来。怕我饿着,还送小点心来。你看,这里面都是我爱吃的,逢年过节更是吃不及。过去桂圆荔枝当补品,现在当零食还嫌好嫌差。我亲生儿孙也很孝顺,送东送西只怕我不吃。”说着用手指指床上床下排叠在礼品盒中瓶酒和各式补品给我看,又说:“就连在福建的79岁小叔春节回家过年都送好吃的、补的给我滋养身体呢,我能不开心?”说着老太高兴地拿出她小叔送的补品给我看。
        老太前些日子到外面走崴了脚,现在活动范围局限在室内,不会去花钱,我故意问道:“你走路都不方便,也不要钱了吧?”
        见我这样说,她俯下身子从床边小柜里小心翼翼搜出一个小包,放在膝盖上拉开袋口,一叠百元大钞捏在手中逐张逐张点了起来说:“不少吧。我良良除了按期给我交托老金还偷偷地塞给我零花钱呢,我儿女孙子也送。吃住穿都不愁,藏点钱无非摆摆样子而已。”老太抖抖手中钞票,眉花眼笑着说。
        看着她兴冲冲、笑眯眯的神态我真诚地说:“看你一副神仙样,身体无病无痛,一定活到一百几十岁。”
        老太自信地说:“除去闰月另算,我今年已经100岁了。子孙亲戚、村干部还有你陈老师和大家都待我这么好,我一定要长寿再长命,”边说边走到立柜前开门拿出一块红布展示给我看,“这是我侄女送我的‘百寿图’,我请老太双手执图,赶快摄下这难忘的瞬间。她早就希望我长命百岁加福加寿呢。”
        说完她把冰糖放进水杯,到床底摸出一瓶绍兴老酒倒入杯内。她说每天只喝粥不吃饭已经十多年,但酒每天都喝点,黄酒一杯、白酒一盅一天不断。说着啜了一口,在嘴中有滋有味地品了一会才慢慢咽下。
        有一首老歌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我清楚知道老太当年婚姻曾遭到多少白眼,遇到多少阻力,可是她挺了过来。老伴故后对这位一无所有的老太,又有多少好心人在私下担忧比丈夫长命的她下半世如何过?
        今天我才确切地知道这位几乎长我半甲子的老太命中不但有寿,还有福分。她有一个不计回报、不要继承、不是亲生且胜似亲生的好儿子,还有一群她亲生但没有和她始终亲近在一起的亲子女孙子,包括村乡干部在时刻关怀着她,亲近着她,使她乐享暮年。
        从托老所告别出来,日头已经西斜,曾经下得哗哗的大雨不知何时停歇,一轮红日透过晚霞洒下万道金光,照得西天火红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