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后蒋村丧葬改革迈出新路子
2009-04-10 15:33:16 阅读量:492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平桥镇后蒋村,有306户,1002人,其中老人156人,占总人口15.5%,已进入老龄化村。在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经商和打工挣钱,经济得到迅速稳步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旧房改造、改厕、改污、道路硬化、环境美化、绿化、亮化……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06年成为小康型示范村。

  然而,后蒋村也和各地一样,在办丧事过程中,排场越摆越大。花圈、花篮、花轿等迷信丧葬用品越送越多。“丧家饭”从过去的吃豆腐汤演变成大办筵席,从十几桌到几十桌,山珍海味,互相攀比,越办越阔气。架设高音喇叭请乐队,比热闹,成为丧事中不可缺少的仪仗,乐队人员一般8——10人,每人每日的工资150元左右,加上一日三餐酒席、香烟、茶水等招待费每天至少支出1700元以上。有的人家闹上四五天或更多,光这笔无意义的开支,就要几千元到上万元,还日夜闹得左邻右舍和周边村庄的群众不得安睡。送丧路上,烟花爆竹比多比响,沿路燃放,乌烟瘴气,火星乱飞,严重影响周围的空气和安全。有的还给送丧的亲朋好友及老协会员分送糖果、香烟、毛巾甚至脸盆、热水瓶和凉伞等,讲排场,比阔气,这样“死客气”、“死闹热”的死后孝,愈演愈烈。一场丧事下来,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有的还“打肿脸充胖子”,借钱办丧事,债台高筑。村民梅某某五年前负债治丧,至今尚未还清,所以村民们对丧事忧心忡忡。


  后蒋村两委和村关工委、村老协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想村民所想,急村民所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根据丧葬的现状,破旧创新,制订相关的《村规民约》,推行丧事改革,为村民办好事,赢得全社会的普遍称赞。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限制花圈和所有带迷信色彩的礼仪品,每场丧事,花圈、花篮等礼仪品总数不得超过5件,违者按超出的数量进行罚款,每件50元。


  规定实施后,村民们自觉遵守执行。2008年村支书的母亲去世,所收的礼仪品超出了规定,主动向村委会交纳了250元罚金。其次是废除旧习,禁止邀请乐队闹丧《村规民约》规定,在村内禁止村民邀请乐队,违者按乐队闹丧的实际天数每天罚款500元。为了使丧事不冷清,由村关、老协会派专人带音响设备上门播放音乐,为丧事服务。再次是义务送葬,谢绝礼品。村老人协会会员去世,所有会员义务送葬,不得收受死者家属任何礼品。过去死者家属为了答谢村老协会员送葬的情意,都会给每人分发一份礼品,少则十几元。既成惯例,不得缺少,而且越来越客气,礼品越来越贵重,这给丧家压力很大。谢绝礼品的规定一出,村民们非常拥护。另外,配合消防工作,限制燃放鞭炮。丧事中必须尽量节制燃放鞭炮,允许送丧起程时少量使用,沿途不用。严禁近山燃放和带鞭炮上山,违者重罚。近年来,由于措施有力,检查严格,丧事燃放鞭炮明显减少,村内和山林从未出现各种安全事故。


  为了更好地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后蒋村同时规定,丧事应以节约为原则,不准摆排场,比阔气,不准大设筵席,不准邀请全村村民作客。后蒋村306户人家,如请全村作客,一请就得摆几十桌,开支之大可想而知。这一规定,把村内的“丧家饭”控制在十桌以下。今年年初,村老协会会长的弟弟去世,带头按村规要求,只办十桌普通饭菜招待前来帮忙的亲戚邻居。与此同时,该村还规定,严禁二重葬和多重葬。严禁使用棺材,严禁重复或多次丧葬,不看风水,不造大坟。


        自实行遗体火化以来,丧葬的旧俗一时间还普遍盛行。实行骨灰简葬好像有负于死者,于是出现了重葬的浪费现象。村两委和村关、老协会加强宣传力度,初步形成厚养薄葬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