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色
在这次北行的林产品推介活动中,我省共有个25县、市的50余家企业参加,参展的产品包括笋与笋制品、竹制品、竹碳与竹碳制品等三大类数千个品种,在开始参展的时候,我们担心在这么多的笋、竹产品中笋茄会被冷落,但参展的结果却使我们的这种担心成为多余。
在这次参展的众多浙江笋竹展品中,天台笋茄以特有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东北餐饮行业的老总,一位哈市餐饮业的老总说,“济公故里的笋茄肯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卖点,希望天台的笋制品也能经常出现在东北。”
汉斯酒店是最早把笋菜端上哈尔滨人饭桌的餐饮单位之一,在酒店担任行政主厨的王文祝告诉笔者:“现在我们更想找一些别人家没有的笋制品,特别感觉天台笋茄的产品和名称都与众不同,希望能购点回去试试。”对于王文祝这一愿望,代表天台笋茄参加这次“东北行”活动的天峰土特产商店周祖耀诚恳地告诉王文祝,“这次因为是参加展示,所以带的样品不多,等展示结束后我们会将展品赠予你们。”
有基础
居民的消费习惯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竹子不长秦岭北”使得许多东北人对于竹子长得什么样都还没见过,哈尔滨竹笋的消费基础怎么样?笋茄会被东北人接受吗?东北行之前,我们的心里一直存在这样的疑问。
为了给东北行活动作好铺垫,当地媒体对这次活动作了大量的前期报道,黑龙江日报、哈尔滨日报等多家媒体还整版刊登了浙江省林业厅将在哈尔滨市举办的“浙江笋竹产品东北行”活动,介绍了浙江笋竹产业的基本情况。3月28日在万达购物广场举办的展销与展示活动,笋制品的展位前挤满了闻讯而来的市民,一名前来购物的市民说:“万达今天热火了。”
从与市民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对于竹笋制品的热情还不仅仅是因为宣传,一些市民已经从不同的途径和经历中喜爱上了竹笋。在哈尔滨中山路附近开有一家小面馆的朱显斌说:“在本地我们吃到过小包装的笋,吃火锅时也用过涮笋片,那个都特鲜。” 65岁的高希通老先生特地起个大早乘了一小时的车赶到广场看笋展,希望在哈市也可以买点笋干吃,高希通老人说:“今年和老伴刚去南方旅游回来才一个月,吃过(和笋茄)类似的笋干,感觉很好吃,就带回了二袋。可惜不会做,烧起来梆硬梆硬的,吃不来,现在想买点回去再做做。”
在万达购物中心的休息厅里笔者见到一位大娘手拿着一摞子的笋制品,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位名叫李桂香的大娘有一个儿子在浙江临安工作,儿子回家时就会带回一些笋干,这不仅让她爱上了吃笋而且使她对于笋茄的吃法也成了行家。“笋干要用淘米水泡,那样就好一点。”李桂香非常在行地说,“泡的时间和咸不咸、干不干有关系,咸的泡得快,淡的就不容易泡,得放点盐巴才行。用这个方法泡半天就行了,时间长了就不鲜了。”
笋制品在哈尔滨市民中有消费基础,我省不少产竹区的县市积极鼓励企业闯市场也功不可没。临安菜篮子食品有限公司哈尔滨办事处设立已经有三年,在哈达友谊农贸市场边有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店面,里面放满了各类笋制品。经理陈忠义说:“刚开始时哈尔滨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笋可以吃。在临安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团队来到哈尔滨。我们每天四点钟起来赶早市,向市民送笋、做宣传,早市结束后就带上厨师赶往饭店指导做笋菜。然后我们再总结当天工作,并对第二天的行动进行策划。”陈忠义不无感慨地说,“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团队一直坚持开拓了八个月,现在我们这个办事处年营业额已经达到了380万元。”
有前景
哈尔滨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竹笋的消费潜力巨大,前景看好。该市统计局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末哈尔滨户籍总人口989.9万人,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588.6元,比上年增长14.2%,人均消费支出就占到了74%。在哈达友谊农贸市场设有笋制品销售摊位的市民焦秀芝对笔者说:“你们来哈尔滨真是来对了,哈尔滨人好吃、大方,看中了就会买。”
此外,旅游与餐饮业的快速增长,也为江南山珍——竹笋的消费提供了广阔的市场。2008年哈尔滨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01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9%。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2%。为了开拓笋制品的旅游和餐饮市场,东北行活动还举办了竹笋菜肴大奖赛,来自哈尔滨市各大酒店的21名厨师参加了比赛。获得最佳菜名奖的常军酒店厨师潘加军说:“哈尔滨和东北人的餐桌通常是大鱼大肉的,有笋就是新鲜事。”
由于纬度和气候的关系,哈尔滨是一个缺少新鲜蔬菜的城市。2008年哈尔滨市蔬菜产量187万吨,人均378公斤,日人均为1公斤左右(这里面可能还包括以往通常被作为粮食进行统计的土豆)。朱显斌告诉笔者:“我们家有四口人,老家在乡下,有5亩左右的地,种的大都是麦子、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主要的蔬菜只有土豆、白菜、大葱等,夏天可以种青椒,但冬天的菜基本都是从山东来的,像现在吃的胡萝卜都是在地窖里一直储藏下来的。”可见,开拓东北的竹笋市场不仅有利于天台的竹产业,还是一项关系东北群众的民生工程。为了进一步了解哈尔滨竹笋市场的情况,我们在县林业局局长许绪连的带领下,实地考察了哈达友谊农贸市场。
在哈达友谊农贸市场的二楼,我们找到了焦秀芝的竹笋销售摊位,在这个仅数平方米的摊位上摆放了数百种不同的笋制品。焦秀芝告诉我们:“在我们这样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市场里,经营的利润空间一般是20%到25%。现在一公斤装的水煮笋卖15元左右。”我们拿起一包福建大拇指公司产的1公斤装、固形物含量为75%的笋丁(水煮笋类)询问价格。焦秀芝告诉我们:“这个是14元。”她说,“我们今年3月1日开始办摊,这个市场里面这样的摊也就我们一个,现在一个月大概能做到14万至16万元的营业额。”
短短几天的东北行活动给了我们很深的启发。许绪连认为,天台笋竹产业的发展虽然受到分布分散和立地条件的制约,但笋的品质优异,缺乏规模企业的支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国内巨大的市场面前,我们期待天台的竹和笋制品加工企业能够更快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