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油茶产业发展正当时
2009-03-16 09:14:22 阅读量:413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传统食用植物油,其生产和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先秦时的《山海经》中载有“员木,南方油食也”,可见我国民间早在2300年前就已经开始榨食茶油。历史上,茶油因具有“津润如酥,芳香滋补”的特点而备受历代医家青睐,同时也是历朝皇室指定的“御膳”用油。经现代科学检测表明,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以上,油酸达到80-83%,亚油酸达到7-13%,并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D、E等,尤其是它所含的丰富的亚麻酸是人体必需且又不能人工合成的,遂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

  一、油茶产业的发展优势


   在当前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突出,优质食用油严重匮乏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问题日益关注的背景下,油茶产业正体现出无与伦比的发展优势:


   (一)绿化环境,节约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油茶主要生长在山区,不与粮食争地、争肥、争劳力,一年种植,盛产期可达80年。因此,在备战时期被誉为“摧不垮、炸不烂的天然油库”。此外,油茶四季常绿,根系发达,耐干旱瘠薄,抗低温冻害,防火效果好,适生范围广,可以充分利用边际性土地来发展,既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又能绿化荒山、保持水土,促进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符合现代林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二)有机生产,绿色环保的健康优势。由于油茶树大多自然生长在山区,无化肥、农药、污水、空气污染,并且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长期食用对于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从宏观角度看,推广茶油还十分有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已将茶油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三)产业链长,利用率高的综合效益优势。油茶的果实除可生产茶油、营养保健品、护肤品等精深加工产品之外,茶籽饼、茶皂素、茶籽壳以及生产茶油的剩余物等还可广泛运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如生产饲料、肥料、洗涤清洁剂等,这对于带动农业工业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技术成熟,产销两旺的需求优势。目前发展油茶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条件,一是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和逐步提高的价格空间对发展油茶产业产生强大拉动力,使茶油市场逐渐呈现出产销两旺的局面;二是技术需求旺盛,油茶科研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了一大批高产稳产油茶良种,使集约化系列栽培技术成型过关,从而可以基本满足迅猛发展的油茶市场对良种资源的极度需求。


   (五)国家重视,政府扶持的政策优势。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这不仅对于增强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减少食用植物油进口大为有利,而且对于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维护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作用,其战略意义十分明显。因此,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自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以及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强林业“菜篮子”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相继颁布以后,各地发展油茶产业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二、我县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县气候适宜、土壤肥沃、雨量丰沛,生态环境良好,具有种植油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记载,我县的油茶种植历史可以上溯至汉代,多为结庐于山上的道士或僧人采食。山区农民亦有压榨山茶油食用的传统。油茶的大面积种植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主要分布在我县十来个山区乡镇,海拔在200米-600米之间,总面积约6万余亩。改革开放前后,油茶生产开始陷入低谷,大量油茶树或被砍伐,或长期处于粗放经营的野生状态,长势不旺、树龄老化、生长衰退、效益低下。


   近年来,随着茶油市场的不断趋热和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许多企业经营者和山区农民开始意识到油茶树本身所蕴含着的巨大的经济效益,相关产业随之回暖。但高涨的积极性并没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县油茶产业相对落后的发展现状,制约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


   (一)产业规模小,加工水平低。目前,我县的油茶林总面积仅4万余亩,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呈分散、未管理状态下的老油茶林,产业规模很小。在茶油加工上,基本属作坊式生产,低级的加工水平和生产技术直接导致茶油品质低、杂质含量高、贮存时间短、市场竞争力弱。


   (二)龙头企业少,品牌建设滞后。总体上,我县的茶油生产还处于起步阶段,上规模、上档次、有品牌的企业数量稀少。


   (三)产业发展组织化程度低,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机制有待形成。如果企业与农户之间没有形成稳定、有效的利益共享机制,就必然导致三种结果:一是油茶加工企业面临原料紧缺的“瓶颈”,企业不得不去江西、湖南等地“觅食”。二是改造油茶林的投入严重不足。现有油茶林相当一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种植的,长期以来主要靠“人种天养”,油茶的产出率已经不高,亟需改造;而选用油茶优良品种和老林更新改造的前期一次性投入较大、周期长,一般农户无力承受。三是导致油茶资源的浪费,目前很多农户、小油坊自行加工,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连其他有可用价值的部分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康能公司是目前我县唯一一家茶油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台州市最大的茶油生产企业之一。在我县油茶产业整体现状落后,许多问题仍旧十分突出的背景下,该公司的一些想法和措施值得借鉴、推广。公司自2004开始开发“天台山”牌野生山茶油以来,主要依靠以下六项措施来实现企业的较快发展:一是依托科技,通过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的项目科技合作,实现“科技兴企”。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对处于粗放野生状态下的老油茶林的抚育、改造以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据统计,公司在对大片老油茶林进行低产改造后,平均每棵油茶树的产出效益提高了4-5倍。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公司将总体建设原料基地5.8万亩,其中有机食品原料示范基地1600亩,同时引进高产无性系良种推广基地200亩,种苗繁育基地200亩,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种苗基地的建设,将为今后我县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有力的种苗保障。四是加强农企合作,公司通过送技术、送种苗给农户的方式,在保障原料的同时,也带动了山区农民致富。五是重视品牌建设,公司专门安排资金,通过电视、平面广告等形式,重点打响“天台山”品牌,目前已取得相当成效。六是创新营销渠道,通过台州市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和超市销售两种渠道将产品营销至各大城市,在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极大地拓展了市场。目前,“天台山”牌野生山茶油不仅成为我县唯一一项“浙江省森林食品”,而且还连续三年在省农博会上荣获金奖,公司也先后被国务院和省农业厅命名为“国家扶贫龙头企业”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三、推进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油茶产业的认识,加强对油茶产业的宣传。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县山区乡镇经济发展,带动我县山区农民兴林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满足社会大众对良好生态产品、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油茶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向山区农民广泛宣传发展油茶产业的效益和价值,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和示范宣传来激发农民积极性;同时,还要着重引导农民对现有处于粗放野生状态下的老油茶林进行抚育、改造,在最短的生产周期内实现最大的产出效益。


   (二)切实抓好油茶产业发展的布局和规划。我县丘陵广布,沟壑纵横,具备适合油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在规划产业布局时,要按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基地,综合统筹各项资源,尤其是充分结合低山缓坡改造、荒山改造和植树造林等项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同时,还要尽快制定油茶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促进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重点培植油茶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走专业化、协作化发展道路。油茶生产要走规模开发和集约经营之路,除了要建立油茶生产基地,解决油茶原料供应问题之外,还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成立协作组织,发挥油茶龙头企业和协作组织的引导和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油茶产业的发展。一是要按照“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认真落实我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林业贷款资金的作用,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二是要从机制创新入手,引导企业加强油茶原料林基地建设,推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促进油茶生产、加工、市场的有机结合,使企业与农户成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三是要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林农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发展多种形式的油茶专业协会和合作组织,开展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和咨询、代销生产资料供应、产品营销等服务项目,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市场适应能力。同时对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加强规范管理,提高其自身活力和服务能力,增强对农民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促进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


   (四)推进茶油名牌发展战略,打造我县茶油核心品牌。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品牌,依靠品牌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是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县油茶生产要想成为一个产业,就必须实施名牌发展战略,这就要求我县在谋划产业发展之始就向标准化建设方向看齐,坚决防止低标准、低水平重复建设,为我县茶油名牌发展战略打下基础。龙头企业自身要充分发挥各自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优势,苦练内功,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开发自己的名牌特色产品,并依靠品牌效益来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