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白水洋:科技备耕掀热潮
2009-03-10 08:25:12 阅读量:423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一年增收早打算,农村处处备耕忙。日前,笔者在临海市白水洋镇农村,处处可见农民科学备耕的镜头。

  镜头一:科技书屋问“农情”

  “有没有介绍农产品新品种的书?”在大园村科技书屋里,每天都有村民来找这样的书。去年当选为村民委员,分管农业的蔡波,为了解决乡亲们的求知欲望,他自掏2万多元,购买了100多套农技图书,在村里建起了科技书屋,免费供村民查阅。同时,在墙上开设“农情公示栏”,村民可以通过“点菜”形式,由村里有一技之长的种、养能人逐一解答。

  “我是来学习水稻种植技术的。”大园村村民蔡行辉告诉笔者,他在外打工20多年,家里的3亩田闲置着。去年,他回村做起了小生意,这样就使生意、种田两不误,但因不懂水稻种植技术,就到书屋来取经了。

  除了上书屋“淘金”外,上网采集市场信息、探寻供需行情,也成了今年农民科学备耕的新亮点。山下村农民胡舜金一有空就往村电脑室跑,去看看杨梅种植有什么新技术、新模式。

  镜头二:田间交流成时尚

  “去年我种了3亩杨梅,不管怎么施肥就是不见好收成,这是怎么回事?”“那是化肥施得过多了,今年要多施有机肥。”这是笔者在上游村杨梅山上,看到几个农民围在一起交流农技,互相取长补短的情景。

  随着特色农业和新型技术的不断涌现,近年来,白水洋镇出现了许多农业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户、养殖专业户。因此,今年镇政府要求他们做好农民的传帮带,对农民进行现场传授技术,解疑释难。所以不管是在杨梅山上、田间地头,还是在养殖场、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内,经常可看见三五成群的农民围坐在一起,互相学习的场面。

  后谢村村民丁亚平种植的5亩反季大棚蔬菜,去年收益10万多元,走上了致富路。村民们心动了,春节刚过,许多人就经常去现场观摩,把老丁的蔬菜大棚变成了免费的“技术培训基地”。村民余金全笑着说,“在老丁的蔬菜大棚里‘蹲点’半个月后,基本掌握了种植技术。今年我也打算搞几亩大棚蔬菜试试看。”

  镜头三:农家肥料受青睐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白水洋镇农村,昔日少人问津的农家肥,如今成了抢手货,农民忙着把农家肥运往田间地头。

  白水洋镇村民以种植蔬菜、水稻、杨梅为主。近年来,该镇引导农民大做“绿色”文章,致力发展有机农业。目前,全镇已建成的杨梅和无公害水果、蔬菜示范基地面积达4万多亩。农家肥成了“香饽饽”,价格从原来150元一吨,涨到现在的300多元。全镇20多家禽畜养殖场生产的肥料,一开春就被抢购一空,许多种植大户还与养殖场签订了购肥协议。

  黄家山村农民李方构这几天已经将自家的10亩蔬菜地全都施上了农家肥。去年,他种植的蔬菜使用农家肥后,平均亩产增加近20%,而且每公斤售价比普通蔬菜要贵0.3元,增收了1万多元。李方构说:“土地也和人一样,吃什么也得讲究营养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