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拔700多米的仙居县广度乡寺加坑村浓雾缭绕,寒气袭人。
凌晨5点,59岁的俞夕下就起床了。20年来,老俞一直背着他的剃头包,在天台仙居磐安三县交界的山村游走,为400多名不方便进城理发的村民料理头发……
土法剃头深得村民喜欢
老俞是前天深夜才从天台的一个村游走到寺加坑村的,他照例寄宿在74岁的村民王福基家里。王福基自然成了老俞昨天第一个服务对象。老俞把王福基安顿在大门口敞亮的地方坐下,然后从提包里拿出理发工具开始工作。
包里唯一现代一点的理发工具是一个电推剪,其他都是一些普通的剪子和刮胡子的刀,更有在现代发廊里遁迹多年的刮刀布、掏耳勺、刮耳毛刀。
老俞动作熟练,刀剪在王福基的头上飞舞,10分钟就理好了。随后老俞开始为王福基用土法刮耳毛,掏耳朵。王福基看上去超级享受,眯着眼,呲牙咧嘴地笑。“我就喜欢老俞给我理发掏耳朵,真是舒服,他几乎是40天来一次,我也是40天剃个头。”
老俞说,这一天他至少会为25个村民剃头,然后赶往广度乡的另外一个村。
自称比乡长的名气还大
老俞一个月在家呆的时间不到5天,其他时间都在乡村游走。20多年来,老俞成了三县交界处方圆40公里的名人。“这些大山里的人都和我成了朋友,我是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不是吹牛,我在这里比乡长的名气还大。”
老俞说得不假,午饭就是在一位村民家吃的,主食是当地传统美食馒头饼,菜是红烧带鱼和咸肉。5分钟老俞吃饱了放下碗筷,赶往下一村。擦肩而过的人纷纷和老俞打着招呼,老俞记性看起来相当不错,几乎都能叫出对方的名字。
能吃饱了走山路就很幸福
老俞工作时,脸上几乎都带着笑。“给人剃头,一个月能赚1000多元,比种地还强,天天吃饱了走路看风景,幸福得很啊。”
一家6口人,老俞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干活养家,很知足很快乐。”
因为知足,老俞很认真地干,无论满月婴儿还是耄耋老人,老俞总是仔细地剃。很多正规理发店不愿意剃的头老俞也不嫌弃。去年8月,一个患红斑狼疮的人浑身溃烂,三个月没理发,胡子拉碴,恶臭难闻。没人愿意为他理发,老俞专程赶去为他理发。
“我要以此为生,好多人也需要我为他们服务,所以,我得不停地在山里走。”老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