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天台山村女教师代课20年 艰辛执教路还能走多远
2009-02-23 08:35:16 阅读量:618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合影。
  潘老师有时抱着孩子上课。

   浙江在线02月23日讯 近日,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评选”揭晓,扎根大凉山悬崖18年,撑起“天梯学校”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当选“感动中国2008年度人物”。有朋友告诉我,李桂林夫妇事迹确实感人,但至少他们是夫妻两个,能相互扶持。在天台,一位女代课老师独守山村小学20年,尽管被很多人非议,但仍坚守岗位。

上周四,我们来到天台,采访之后,我才发现,这个温情的故事里有着太多悲情。

  -寻找守望者

  故事发生在天台县白鹤镇万年山办事处山前村。

  那是个世外桃源!在往山前村的路上,是无边的青山,山腰云雾环绕,山顶却异常清澈,即便远在几十里外,怪石嶙峋的景致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万年山办事处的一位负责人告诉我,他们下辖6个村,包括山前村,村民靠种植白术(药材)等维持生计。

  “山前村(行政村)有680名人口,一半多已经外出打工。”他说,剩下的,大多是老弱妇孺。

  山前村原有一所村小,上世纪90年代初有3位老师,60多名学生,后来陆续走掉了两个老师。2002年村小撤销了,按照政策,山里孩子都该下山去镇中心学校读书,但就有的家长不愿意。

  万年山办事处的负责人帮我算过一笔账,低年级的孩子如果去镇中心小学读书,必然要有家长陪住。这样,一个家庭既要担负起一个成人的租房、吃等费用,还要损失一个劳动力,一来一回,一年就是一万多元钱。这对山区家庭来讲,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不愿下山的孩子们的学习怎么办?44岁的潘雪珍解决了大家的难题,她坚持留下来承担起三年级以下的教学任务,没有任何“名分”。时至今天,她在这里已经待了20年。

  我们要找的守望者就是潘雪珍。

  -村民送的土豆长芽了

  上周四中午,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来到一栋被称为学校的两层楼前,却看不到“学校”的字样。

  楼上传来小孩子的啼哭声,一个中年妇女从楼上向我们打招呼。她,就是潘雪珍。上楼后,她告诉我,孩子都吃饭去了。

  在走廊上,我看到了潘雪珍抱着个小孩正在喂饭。小孩脸上红扑扑的,潘雪珍告诉我,小孩名叫吴南,今年5岁,刚来上学,平时挺爱说话的,但怕见生人。自家只有奶奶在,所以经常会在潘雪珍家(说是家,其实就是楼下教室,楼上宿舍)吃饭,有时候直接睡在她那里。

  “他只和我说话。”她说,每次吴南哭了,潘雪珍就过去抱他、哄他,饭后,还细心地帮他洗手、擦脸。

  这样的孩子,潘雪珍不知道哄过多少个了。

  如果说潘雪珍的身份是老师的话,那她显然做了很多超出一个教师职责范围的事情。

  她给孩子们洗头、洗手;接送路远的孩子,下雨下雪就把孩子留在宿舍;孩子流鼻涕了,她帮他们擦;孩子们叫着要去上厕所,她就跟着去,帮他们把裤子脱下。

  “孩子这么调皮,没多久全身就被弄得脏兮兮的,您不嫌吗?”我其实说的是自己的感受。

  “一开始当然嫌,慢慢的就习惯了,习惯成自然嘛。”潘说。

  村民对潘雪珍也不错,她在山里这么多年几乎不愁吃。那些孩子们每天都从家里送菜来,有笋、土豆、雪菜和白菜等,当然偶尔还有鱼和肉。土豆送得多了,堆在厨房里都生了芽。

  2月20日,潘雪珍在上课。

  -工资是村里集资发的
山前村其实是潘雪珍婆家,她本人原在同一个镇的老家小学里当代课教师。

  1990年,潘第一次随丈夫回老家过年,当得知村里没老师,她就开始了支教生涯。

  一开始,山里根本没通公路,潘雪珍进山的路,平时很少有人走,蜘蛛网密布,人边走,边要抹掉覆在脸上的蜘蛛网。

  天黑后,深山里常常会有野兽出没。为了给潘雪珍壮胆,公公就站在村里的桃湾岗上一边点着火把,一边敲着村里人赶野猪用的响筷,为她助威。弹指一挥就是十五六年,直到后来路通了,才由老公接送。

  潘雪珍的女儿3岁起,就一直跟爸爸过。从凳子上摔下来,挂点滴,她没工夫理会;高考了,她也说没时间陪。女儿曾一度很不理解妈妈,说她不是她妈妈,是那些孩子的妈妈。

  潘雪珍的丈夫是镇医院的工作人员,尽管是为自己老家的孩子服务,但潘雪珍为了教书连家都不顾了,他也很反对,曾无数次和她吵架,还扬言不再接送了,但每次总拗不过老婆。

  一开始,山前小学有60多名学生,老师有潘雪珍等3位。两年后,一位老师走了。2000年,另外一位女老师也受不了。为留住她,潘雪珍偷偷拿了自己半年的工资,整整1500元塞给了这位老师,说钱是村里发的工资。

  一个学期之后,那位老师还是走了,整个学校只剩下潘雪珍一人。直到昨天,潘雪珍还留在山上上课,每月拿村里集资给她发的几百元钱的工资。

  20年间,她带出去的孩子有300多位,有的考上大学,有的还出了国,不少人都和她保持联系。

  -尴尬的身份

  尽管潘雪珍给足了孩子们母爱般的温暖,却不能给他们先进的教学。她自己也承认,她已跟不上现在的教学模式。

  白鹤镇中心小学陈校长也告诉我,此前潘雪珍把孩子带到三年级,可那些孩子下山后,基础太差,得从一年级读起。

  另一个尴尬的就是潘雪珍的代课老师身份。潘雪珍还跟记者说,她的身份让很多人很尴尬。让哪些人尴尬,她不肯说。

  天台县教育局说,潘雪珍代课教师身份不可能转正,因为省里没有相关的政策。有人甚至说,她根本就已经算不上老师了。

  教育局也曾安排潘雪珍在白鹤小学教书,而且还叫其他优秀教师帮带她,让她也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可潘雪珍说,她难以接受那种生活方式,她要是走了,山里的孩子怎么办?

  一次,潘雪珍生病住院,县里领导来看望,并告诉她,山里的孩子他们会派老师上去的,叫她放心。

  潘雪珍以为自己真可以不管了。可一个星期后,她身体刚好一点,一个学生的父亲就找到了家里,哭着求她说:“潘老师,你还是回去吧,你不回去,我的孩子就再也上不起学了。”

  这时,她才知道,上去的两个老师因种种原因在上面呆了5天就回去了。

  2006年,她的事迹被当地媒体报道后,她成了名人,还成为“浙江骄傲”的候选人。村民们更以为潘老师成名后要被调走,都慌了,一位家长还写信给她,说“老师你走了,孩子们都没法上学了”。孩子们也都哭着求她:“老师,我们以后听你的话,再也不惹您生气了,我们以后每次都考85分。”

  -前路在何方

  “她这么下去,前途在哪里?”我问。

  一位知情人士直接说,“没有前途。因为政策和现状如此。她只能维持现状。”他说,县里不肯开这个口子,因为一开这个口子,很多代课教师必然也要求转正,县教育局收拾不了那个场面。

  教育厅表示,目前省里也没有对代课教师转公等问题的具体政策,教师转正一般可报名参加各县(市、区)每年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向社会公开进行的招聘,具体的条件和要求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规定。

  既然天台教育局已经把门给关了,那潘雪珍就更没机会了。

  “这么下去,前途在哪里?”我问潘雪珍。“他们说我不是老师,那我就是个打工的好了,我会一直留在山上带孩子们。”她的回答显得有点固执,似乎不关心她的代课老师身份,也不关心自己的前途问题。

  她现在拿着村民给她的八九百元一个月的工资,虽然不高,但用她自己的话说:孩子们让她深刻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很满足。

  问她将来怎么办?她目光坚定地看着眼前的孩子说:“最后一个孩子下山了,我才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