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开展就业培训,拓展农业保险面……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市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获得新进展,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实惠。
农民一年人均增收900元
建设新农村,发展经济是关键一环。去年,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第一产业增加值133.54亿元,同比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180元,同比增长10.2%。
去年,我市进一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工程,全市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培育市级农业特色强镇9个,强村6个。
黄岩结合西部山区开发,着力推进“三强”工程,在西部建设15万亩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带动农业向“高效、生态、绿色、精品”发展。该区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建立起柑橘、双季茭白、东魁杨梅、高山蔬菜和番茄果蔗5个特色鲜明、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农业产业带,总面积达17.5万亩。随着特色农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纯农业一项就增收3000多万元。
休闲度假型、避暑休闲型、垂钓型、采摘型、餐饮品尝型……近年来,我市各具特色的农家乐不断出现。农家乐的勃兴,既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又有助于农民增收。去年,全市农家乐总数达178个,营业收入3亿多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3%和66.1%。
去年3月22日,仙居县首届油菜花节开游,吸引了大批市内外游客观光游览,不仅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入,也成为我市作物景观旅游的新亮点。
2.6亿元改善农村环境
农村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去年,我市启动了第二轮“百千”工程,围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道路硬化、卫生改厕四个重点,以项目化形式推进村庄环境整治。
过去,一提起天台县雷峰乡崔一村,很多人脑海中都出现这样的情景:猪舍、牛栏遍布,露天粪坑随处可见……而今,崔一村变了模样:房舍整齐,街道干净,村头建起了文化公园。这是雷峰乡开展“垃圾革命”的一个缩影。该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农村垃圾生态化处理新路径,改变了全乡长期以来脏乱差的面貌。
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我市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去年,我市共完成投资2.6亿多元,新增供水规模每天5.7万吨,解决了44.4万农村人口的饮用水安全问题。温岭市泽国镇株松村经济相对落后,路灯不亮,自来水管网老化,宅基地安排不下。去年该村积极修复改造自来水管网,让全体村民用上了清澈洁净的自来水,结束了部分村民几年用不上自来水的历史。
11万农民进学堂“充电”
农民创业能力如何,直接关系着收入和生活水平。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创业创新能力,全市各地积极探索并改进培训方式,不断加强公共服务,为农民创业搭台铺路。
今年2月3日,在天台县平桥镇后村,有识之士发起的经济发展协会成立了,创业农民从此有了贴心的“靠山”。
该协会目前共筹集到资金200多万元,有创业愿望、有一定技术、有好的创业项目并且信用度良好的村民,都可向该协会申请借贷5年的免息启动资金。去年10月11日,市区103名农民走进台州广播电视大学的课堂,开始为期3年的大学生活。随着我市百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实施,农民大学生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椒江区推出115个精品培训项目,为农民开展因业、因需、因地、因人等针对性服务。去年5月17日,椒江区在少年宫广场举办了2008年首场农村劳动力培训技能展示暨转移就业洽谈会,98家用人单位现场招聘,8家培训机构为农民提供报名服务,781名农民进行了现场培训报名。
去年,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村劳动力11.14万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3.3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98万人,转移率88.2%。同时,我市农民健康工程不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412万人,参保率89%,人均筹资10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