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白鹤镇探索大学生村官成长新途径
2009-02-19 10:49:24 阅读量:466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农村干部实施一村一干部计划。计划指出完善村党组织两推一选、村委会直选的制度和办法,着力拓宽农村干部来源,稳步推进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完善长效机制和相关政策措施。白鹤镇按照上级安排,目前已经先后有15名大学生村官到人口规模较大、工作任务较重的15个行政村任职。为促使大学生村官扎根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白鹤镇采取多项举措、注重培养、帮扶引导,积极探索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一线成长的新途径。
 
如何让大学生村官进得来 留得住
   
    大学生村官走进农村,如何让他们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经济建设,成为基层管理者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大学生村官大部分刚刚走出校门踏进社会,他们毫无社会经历和工作经验,不少村官头脑里对于未来还充满着理想主义,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琐碎的村务管理让他们一时难以适应,显得有些水土不服。对此,已经在白鹤镇当了两年村官的小郑深有感触。小郑曾经当过老师,回忆起刚来到农村工作时的情景说:“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80后的我们,开始都有很强的自信,有很远大的理想,选择到农村做村官的我们更是怀揣着干一番事业的目标。但到农村后才发现农村的现状和我们想象中的差距太大了,心理上巨大的落差让我一时非常不适应,甚至产生了退缩的想法。”针对村官的这种情绪,白鹤镇一方面加强和村官的交流沟通,另一方面积极想办法,帮助村官适应农村,并把“熟悉农村”作为村官在农村工作的第一课。于是每位村官有了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写一份有关白鹤镇农村现状及农村发展的调研报告。“我们带着《白鹤地图》,拿着《白鹤镇村干部联系册》,骑着摩托车,逐村进行走访。在走访过程中,我看到了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慢慢熟悉了农村的工作,对农民的疾苦和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深深地被这些一心一意为村里办实事,不计个人得失的村干部所感动了。这也坚定了我们留在农村,在农村成长学习、奉献青春和热血的决心!”村官小张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目光坚定。
    通过走访调研,大学生村官们深入思考和分析问题,他们的角色意识大大增强,摆脱了心浮气躁,使他们充分了解基层工作的特点和工作重点、难点,为他们尽快融入农村,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加强指导管理
     
    为了更好地让村官适应农村,扎根农村,白鹤镇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村官的指导管理。村官来上班后,按照县委组织部规定,镇里首先对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管理、组织考核、教育培训等10多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细化各项制度政策,实行规范化管理。其次通过多管齐下的办法,为村官的成长搭建平台。村官们上任之初,就在镇里上了农村工作第一课。已经有过两年工作经历的“过来人”,在村里当了十几年村干部的“老村官”成了培训课的老师,他们通过自己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为年轻的村官们讲述农村工作特点和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农村发展。平时也经常通过学习夜、讨论会等形式帮助村官们熟悉了解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现阶段农村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下阶段农村工作重心等,着力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理论素质,增加他们服务农村的信心。村官小陈的专业是学医的,来当村官后,想到自己的专业完全没了用武之地,让她觉得有些失落。镇干部看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和小陈交流:“其实现在的农民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大部分的农民还很缺乏日常保健及一些基本的救护知识,这不正是你的强项吗?”镇干部的开导让小陈茅塞顿开,于是,在接下来的村民大会上经常出现小陈忙碌的身影,心血管病如何预防、如果不小心溺水怎么办、如何防止感冒频发等等,小陈的医疗知识虽然粗浅,却让村民们受益颇多。现在,大家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小陈医生”。
 
做好“传、帮、带”工作
   
    除了出台多项制度,加强培训等方式,镇里还十分注重做好“传、帮、带”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镇里为每位大学生村官指定了一位经验丰富的村干部作为指导老师,同时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教方法、传经验,更要善于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让大学生村官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指导农村工作实践。同时,在工作中更是十分强调“压担子”,要求各村干部要重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学会给大学生村官们布置任务,下达具体工作,增强大学生村官们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一点,在上联新村当村官的小郑颇有感触。上联新村是个民风淳朴、文化底蕴很深的村庄,村干部非常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提高全体村民的文化素养,小郑和村干部们一起,多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个集交谊舞厅、篮球场、阅览室、图书室、健身房、台球房于一身的农村俱乐部形成了。而为了解决图书室的藏书问题,小郑更是自己带头,从家里搬,自己出钱买,捐了上百本图书。在她的发动下,村里的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也纷纷捐书,同时,她还和村干部们一起,积极寻找其他图书途径。他们来到曾连续三年下派指导员来上联新村的市教育局寻求帮助,得到了市教育局纪检书记叶卫和三位原指导员的大力支持,获赠图书4000多册,并举行了隆重的捐书仪式。现在,这些大学生村官根据所在村发展情况定期向村支部、村委会写出工作计划,提出工作目标,并且村里撰写报告,远程教育等各种具体事务他们也都积极参与,通过这样的“主动工作”,大学生村官们从“被管理者”成为管理者,并很快与村干部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从而得到了村干部和广大村民的认可,很多具体工作也能够得到切实开展,同时充分调动了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迅速成长。
 
推行“村官交流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村际间交流,让大学生村官们多一些学习机会,白鹤镇还在全县率先推出了“村官交流制度”,每季度组织一个行政村作为东道主,定时间、定专题设立论坛,要求村干部或大学生村官讲解治村理政的经验得失,同时邀请其他村的村干部前来学习观摩,而除了普通的村干部外,现在的交流会还增加了大学生村官们的交流内容,大家互相说说工作经历,谈谈体会,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让他们能够交流互通,同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了你追我赶、争相进步的良好发展氛围。
    虽然白鹤镇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大学生村官管理,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有些村干部对于大学生村官们的工作不够信任,对于他们所提出的一些治村理政的建议和意见也往往不太理睬,大学生“村官”由于缺少认同感,久而久之,容易对农村工作失去信心和热情。另外,由于目前在职的大学生村官们对未来的出路都还比较迷茫,对三年合同期满后该何去何从的担忧让他们缺乏归属感,也因此很难完全沉下心来安心农村工作。如何立足现在,着眼长远,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如何让这批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总结,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当前农村实际,采取更灵活多变的方式,切实解决大学生村官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总之,让大学生村官真正扎根农村,服务农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李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