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全市“送服务、送温暖、送政策”行动回眸
2009-02-17 17:49:42 阅读量:451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本报记者  洪和胜
  
  去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送服务、送温暖、送政策”行动,为企业渡过难关出谋献策,为企业走出困境树起信心。
  通过“三送”行动,许多领导干部说,真心实意下去,不仅实实在在帮企业解了难题,就连机关干部的作风也好多了;不少企业主说,现在,我们的发展思路理顺了,发展方向明晰了,发展信心更足了。
  服务送到家门口
  实地调研,找准问题,出谋划策,把服务送到企业的家门口,是市检验检疫局帮扶重点企业破解发展难题的主要工作方法。上至局长,下到一线人员,都参与到服务企业的行动中,走访罐头、摩托车、西蓝花、节日灯等各类出口企业,出点子、想办法,为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打造自主品牌提出不少好建议。同时,该局进一步完善电子申报和电子放行等措施,扩大享受绿色通道制度的企业数量,使得口岸货物通关速度明显加快,成本显著降低。
  平台是科技创新的主要支撑和保障。市科技局积极搭建公共创新、行业创新、区域创新、公共服务四大平台,并利用平台的集聚效应,团队式引进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后劲。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的瓶颈。全市各银行在服务中敢于贷款、善于贷款,帮助许多中小企业渡过了难关。工行、农行等11家金融机构还与101家企业签订了101项授信协议,授信总额达27.95亿元。
  全市财政部门继续利用财政存款分布、小企业风险补偿等办法,通过财政贴息、担保等方式,调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贷款发放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资金难题明显缓解。
  温暖送到心头里
  金融危机下,信心贵如黄金。而树立信心,除了企业家的自身历练以外,还需要党和政府及时把温暖送到企业家的心头。
  在送温暖活动中,工商部门主动创新融资模式,实施股权出资登记与股权质押登记等措施,主动为银企牵线。针对部分企业面对困境出现悲观情绪的现状,及时举办“宏观调控与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企业生存八大危机”等专题讲座,呼吁企业界振奋精神,化危机为机遇,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世界上没有低技术的产业,只有低技术的企业。温岭市在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以理晓人,以心暖人,使当地许多企业进一步明白了树立信心和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性,主动实行“六个转换”:换技术核心、换生产线、换材料、换产业结构、换产品、换品牌。通过一系列的转换,目前,温岭市在一些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环节中,内生、发展出不少高端技术,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腾笼换鸟”、“扩笼壮鸟”。
  市财政地税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为企业送上了一个个大“礼包”,减轻了企业负担。据统计,2008年,全市给予376户企业减免房产税约2700万元;审批各类企业所得税减免792户,减免金额约1.2亿元;办理国产设备投资抵免审批294户,抵免金额2.9亿元。
  政策送到心坎上
  对于企业来说,给予良好的政策比什么都重要。腾龙机电公司董事长莫妙富说,企业有了好政策,就能在宽松的环境里生存、发展。现在,党和政府把好政策送到我们心坎上了,这对企业应对危机十分有利。
  天台县将制订的多项优惠扶持政策汇编成册,送到各相关企业,让企业能够用好用足政策。同时,县财政在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拿出3亿多元扶持工业发展。
  三门县在加强企业运行情况监测,降低经济运行风险的基础上,出台了《鼓励工业经济发展若干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政策扶持。去年,该县政策兑现超过1500万元,金额为历史以来最高。同时,还出台了《中小企业扶持基金管理办法》,为工业企业渡过难关提供了有力保障;出台了《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企业技改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鼓励工业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路桥区送给企业的政策也十分实惠。《关于鼓励工业企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若干意见》、《关于节能降耗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为企业推进“零地技改”、节能降耗、精益生产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闻来源: 台州日报   作者: 洪和胜   网站编辑: 余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