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娟 天台县水利局高级工程师 水产养殖首席专家 1989年7月,汪文娟从浙江水产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天台县水利水电局,一直从事淡水养殖技术推广工作。除了熟练运用在大学期间学习到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外,还不断学习新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知识,虚心请教有关教授、专家,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消化、创新,同时注重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在近20年的工作中,汪文娟积累了较丰富的专业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善于综合运用科学知识,制订生产计划和规划,指导实际生产,主持和参与了几十个水产科研项目,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抓项目示范 促渔业发展 1990年,汪文娟主持的《山塘小水库生态养鱼技术推广》课题,经过一年努力圆满完成。产量比上一年增192吨,产值增82.56万元,获省人民政府“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991年,在汪文娟的牵头下,《山塘小水库生态养鱼技术推广》课题以产量增199.8吨、产值增85.91万元的成效再一次荣获省人民政府“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每年,汪文娟都要主持或参与好几个水产养殖项目,这些项目都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对我县的渔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04年主持的《香鱼规模化养殖示范推广》项目,填补了台州市香鱼养殖的空白,年产香鱼100多吨,产值500多万元,养殖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养殖规模全省第一,中央电视台(七套)连续播放4次,天台香鱼闻名中外。2005年主持的省科技厅立项的《美洲鲥鱼引进及健康养殖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在省内率先进行了水泥池工厂化养殖,并取得了成功。2006年至2009年主持的《水泥池鲟鱼规模化养殖及示范》、《网箱鲟鱼规模化养殖示范》、《香鱼、鲟鱼水泥池轮养技术示范》和《无公害鲟鱼标准化养殖示范》项目等,使我县的鲟鱼养殖达到了一定规模,年产量300多吨,产值1000多万元。 就这样,汪文娟通过项目带动,使我县的渔业发展有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到2008年,养殖面积超过1.7万亩,全县的淡水渔业产量达2722吨,分别是1978年的2 倍和18倍,渔业产值达到5621万元,是1978年的35倍。菜市场鱼货供应充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大力推广高效养殖 天台原来都是以“四大家鱼”养殖为主的粗放型养殖模式,产量低、效益差。为改变这一落后局面,汪文娟针对天台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养殖户引进“名、特、优”淡水养殖新品种和推广生态、高效健康养殖技术。 从1995年开始,先后引进了欧州鳗鲡、香鱼、美洲鲥鱼、澳洲淡水龙虾、俄罗斯鲟鱼、胭脂鱼、匙吻鲟等十多个名贵水产新品种。在引进养殖新品种过程中,运用科学技术加以指导,并与养殖户一起摸索,解决了养殖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使新品种的养殖开发获得了成功。通过新品种的引进开发,使我县的渔业结构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四大家鱼”粗放型养殖到现在的“名、特、优”规模化养殖,产值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 今年,街头镇明珠村成为实施茭白田养鱼试验示范项目的试点。在50亩茭白田养鱼试验示范田里,种植户陈远贵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实施后,实现成鱼规格 正在田里指导陈远贵技术的汪文娟听记者问起茭白田养鱼试验示范项目,充满信心地说:“茭白田养鱼项目示范成功后,可在全县茭白田逐步推广,计划2010年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年产成鱼150吨,产值300万元,利润130万元。在茭白田开展养鱼,实现茭白和鱼共生,这种立体种养殖技术是农作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既可增加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茭白田的经济效益,同时又促使农民在茭白田中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提高茭白品质,使生产的茭白成为无公害蔬菜。” 说起汪文娟,天台县茅山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庞浙大非常钦佩和感激。他说:“现在我养殖的青虾效益明显高于普通鱼类。刚开始养殖时,因为从来没接触过青虾,有点不知所措,后来,是在汪文娟的耐心指导和帮助下,我掌握了养殖技术。目前,青虾成活率很高,每公斤青虾能卖到50元,甚至上百元。” 每年,汪文娟在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的同时,还要对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为了使项目顺利实施,汪文娟帮助养殖企业制订规章制度的养殖技术规范,对养殖户开展跟踪服务,及时帮助解决养殖技术上的难题。我县的水产养殖项目一个一个得以如期实施完成,是跟汪文娟对待水产养殖工作的执着和认真负责分不开的,我县水产高效养殖得以不断推进有汪文娟的一分功劳。 “能让项目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是我最大的希望。”面对大家的赞许,汪文娟诚恳地说。 全力推广养殖技术 为了让广大养殖户学习到更多实用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效益,汪文娟通过刊出《天台渔业科技》及《天台水利》、上街咨询、向报社和广播电台单位等投稿、印发科普资料、办培训班、结合县远教平台等各种渠道,向养鱼户宣传科学养鱼知识。汪文娟和技术人员举办了一期为期一年的农函大水产班,正式结业养鱼户45人。此外,她还多次带领养殖户到德清、新昌、仙居、青田及千岛湖鲟龙科技有限公司等地参观取经,学习先进经验。 近几年来,原来的低产塘、库都向高产精养方面发展,而且养殖的水产新品种也由于养殖年度的不断增加,导致鱼病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此,在水产养殖第一线工作的汪文娟提倡养殖户进行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同时她针对不同季节鱼病的不同特点,一方面及时印发一年四季鱼病防治处方,另一方面采取发简报、投稿等多种形式向养殖户宣传鱼病防治工作,提醒养殖户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每年的冬春季节,是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等鱼病的多发季节,汪文娟带领技术人员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将资料发放到各养殖户。有的养殖户来电话咨询,汪文娟耐心讲解。需要到现场指导的,汪文娟都会及时赶到现场开展技术指导。 汪文娟深情地说:“农民养鱼真的不容易,碰到一些比较急的情况,如不及时帮助解决,就会增加损失。对我来说,能帮养殖户解决难题是件很快乐的事,为养殖户及时提供服务是我的天职。” (图文:谢 勇) |
编辑: 奚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