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全面清理,查漏补缺。按照档案材料归档范围的要求对党员档案进行重新清查,并逐一对入党志愿书、入党培养考察材料、奖惩情况、党员异动情况等内容进行核实,确保材料内容详实、填写规范,发现材料缺失的,及时补充。共发现14份档案材料不完整,街道根据党员管理信息,联系党员本人及其所在支部,认真核对确定详细情况,填补所缺材料和相关证明,确保了党员档案的完整、详实、准确。其中组织关系归属不明的共有11人,经组织办多方调查联系后,根据人员去向将党员档案分送至县委组织部档案室、县人才交流中心等处。
其次,分类整理,建立索引。该街道目前共有在编党员1418人,此次共整理出档案1449份,分成四类:人档齐全、有档无人、有人无档、死亡党员档案。其中人档齐全的有1254份、有档无人的有35份、有人无档的有45人,死亡党员档案21份。针对有档无人和有人无档,即人档分离的情况,由各党支部组织一名支部委员和一名老党员,进行详细摸底,记录无档党员的工作经历,适时组织人员查找档案;记录有档无人的党员去向,通过各种方式与本人联系,确定党员真实去向。对存在街道的党员档案,进行编号,并建立了人名索引目录,同时将编号编入中国共产党基本信息管理系统2005数据库,以方便日常查找。以前为查找一个党员的档案四处翻箱倒柜,花上半小时也不一定找到。现在只要提供党员姓名,可以在1分钟内找到对应的党员档案,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再次,建立制度,长效管理。制定“存放”制度。凡经街道党工委批准为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的,及时建立党员档案,按一人一档组建,分编号存入专门的档案柜内;对接收到的每一份档案进行编号,放入档案柜内;建立档案目录管理制度。凡有档案转入或转出街道,在及时更新档案目录的同时,还在档案目录备注栏内注明相应转接基本情况;制定档案核查制度。每年的5月、10月,针对容易出现人档分离的党员群体,分别到县人武部、县人才交流中心集中查阅档案是否回乡,并及时调回街道归档。 (李兆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