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警惕“健康讲座” 骗取中老年人血汗钱
2009-10-17 09:29:34 阅读量:1134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网友 海阔天空:
    近一个月来,每天早晨6点至7点左右(各管理部门都还没上班的时候),在三桥桥头老自来水厂地方,有好几百位老年人聚集那里,他们是在听一伙贵州人的医疗广告。卖的药品是贵州喜来乐公司生产的苗博士牌康尔乐抑菌喷剂,批号是黔卫消证字(2008)第0010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消毒剂,根本不属于药品和保健品,却被他们吹成几乎是包治百病的神药。这种“药”据说是短时间内对关节有一定的止痛作用,但长期使用会造成损害。他们还会不时地送老年人一些小礼品(如小包装消毒液或袜子之类的),这样人就越聚越多。他们打着刮痧的名义(地点在小商品市场后面的坝脚,如果暗访定能发现),拿这种东西涂在关节表面,然后进行按摩等操作。而这种产品的价格很贵,要190元一盒。
    这伙人就是在行骗!他们是在钻政府管理的空子。他们可能审批过场地,这样城管局就不管了。工商局会说管药品不是他们的事,药监局会说他们卖的不是药,是消毒水,也不归他们管,公安局会说没发生治安问题也不归他们管,这就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真空地带。
    可怜的天台老年人!就这么容易上当受骗!我们都有父母长辈,我们也能理解他们盼望晚年幸福的心理。但现实的情况是聚集的人越来越多,后果就是既被骗了钱财又危害了身体健康,还可能会造成社会问题。
    我们迫切希望县政府能联合多家管理部门,坚决取缔之!还老百姓一个明净的天空!
 
县卫生局回复: 
    我局已安排卫生监督员进行调查,该违法销售活动已依法取缔。感谢你对卫生监督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这是一则近日在我县政府效能网上出现的举报帖,监管部门在接到举报后,立即安排监督人员进行蹲点暗访,在10月10日依法取缔该违法销售活动。为此记者就该类违法销售活动的销售特点及危害性走访了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县卫生监督所:发现一家  监管一家
   记者从县卫生监督所了解到,2006年10月,我县首次发现了此类利用讲座销售非法食品、保健品、消毒产品的活动。当时,在我县国清景区某宾馆会场一正在举办的大型健康讲座中, 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依法控制、没收了夸大宣传治疗疾病的违法产品,案值金额达4万余元。并对违法销售人员进行依法处理。此后,这类利用讲座非法销售的活动成为我县卫生监督所重点关注和打击的对象。
    在这几年中,我县卫生监督所联合工商、药监等相关部门,连续依法取缔多个违法销售团伙。检查发现,此类销售活动专门针对中老年群体销售,销售时间基本安排在早上6点至8点,正是监管单位还未上班的时间段。销售产品为证照不全的食品、加药或者添加剂超标的保健品、消毒产品,以及某些保健器械。该类廉价甚至有害的产品在违法销售中被吹嘘成治疗各种疾病的灵丹妙药。而实际上,此类产品大部分为“消字号”的消毒产品、普通食品和保健品,且在卫生监督部门监管的视线之外,属于二线或三线产品,从包装标识、说明书到批文号上都不符合规定,有的还具有一定的危害性。而这类往往只具有消毒效果或保健作用的“产品”和“药品”,在销售人员天花乱坠的推销里,让中老年人成了其“铁杆”粉丝。而且,某些“产品”或“药品”如果添加了违禁的药品(诸如激素)或者加剂过量,短时间内会出现暂时性的疗效,这就更容易让群众受蒙蔽。此次,在三桥桥头向中老年人宣传、赠送、销售的“康尔乐抑菌喷剂”,就属于消毒产品中的抑菌剂,只具有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作用,不具有其他任何功效(如治疗风湿、疼痛、肩周炎)。
    另外,由于此类违法销售活动规模小、组织完善、隐蔽性强的特点,也给监管带来了困难。从这几年取缔的违法销售活动来看,信息来源都是依靠群众来电来人,或者网络举报。而且由于销售团伙的组织严密,并具备一定的“反侦查”能力,加上中老年群众在“洗脑”后辨别能力不强,往往给监管工作带来阻力。2007年9月在始丰街道玉湖村老人协会取缔的违法销售活动,以及2008年 5月在县影剧院取缔的违法销售活动,均是经过多次行动才依法取缔的。
免费健康讲座,专掏老人腰包
   这类违法销售团伙,基本上打着宣传健康知识讲座的名义,最初讲些日常生活里的健康知识,同时赠送些毛巾、袜子等生活小用品或者他们所谓的“小药品”。以这类“小恩小惠”,抓住中老年人爱贪小便宜的特点,吸引中老年人加入到讲座中,以达到“圈人”目的。往往在讲座进行3-5日,或者更长一段时间,在取得中老年人的信任后,他们即开始向前来听讲座的中老年人推销、兜售所谓的“产品”或“药品”,并在讲座中大力宣称此类“产品”或“药品”具有治疗某些疾病的疗效。
    在每天的宣传和推销中,不法销售分子都会强调自愿购买,但他们却会利用讲座的大场面、大气氛,给群众以“需要购买”的精神暗示,从而达到高价销售的目的。就这样,这类成本低廉,甚至连批文号都没有的“产品”或“药品”,摇身变成了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元的高价,出售给了前来听课的中老年人。
 
家长痴迷  子女担忧
    参加讲座的中老年人买到所谓的“产品”或“药品”后,会十分笃信将会出现的疗效,由于其本身的好意和善意,无意中又成了此类活动的推销者。
    家住实验中学附近的许女士告诉记者一些有关自己母亲参加健康讲座后的经历:“我母亲去年曾每天早上风雨无阻地参加在影剧院举行的某大型健康讲座,并在讲座中购买回一些产品包装简单、生产日期模糊的药品,她自己每天坚持吃外,还不断地要求我们也使用。同时还向村里的一位老年人说讲座的好处,后来和我同村的那位老人买了将近两千元的东西。真是“害己害人”,我们做子女的怎么拦都拦不了。他们吃的其中一种药我还特地上网查了下,原来里面含有安眠成分,难怪我母亲吃后一直称身体好多了,实际上睡眠充足了,精神能不好点吗?但是没病吃安眠药干嘛呢?多吃肯定会伤身体的。后来我趁母亲没注意,将她的一些药偷偷扔掉了。另外,她买来的什么紫外线消毒灯,吓死我了,紫外线能随便照射的吗?照出病来找谁去。她还买了什么磁共振珍珠项链,大概带了一周时间,项链就开始泛黄。没想到紧接着上身的皮肤就开始过敏,发出大面积的小疹子。后来到医院花了钱才将这过敏治好。这以后我母亲才不信这类健康讲座了。”
    记者从县卫生监督所了解到,2007年下半年,在我县玉湖村老人协会礼堂兜售的保健品里,就因为添加了违禁激素,致使我县平桥镇西张村一老人在服用后生命垂危,后经及时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由此,我们不得不谨惕,在这类违法销售活动背后,除了骗钱的行为外,销售者道德缺失后所带来的真正生命安全隐患!
 
认清“消字号”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县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强调,违法销售团伙之所以能蒙蔽消费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消字号”产品的许可证,以“消字号”消毒产品代替“药准字号”药品的疗效。实际上“消字号” 产品的许可证发放与管理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检测指标之一为抑菌、杀菌作用,审批时间短、费用低,但不能宣传疗效;而“药准字号”药品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并且要经过药理、病理、毒副作用测试和临床验证等一系列环节,并有规定的销售渠道。“消字号”、“准字号”,虽一字之差,但却有天壤之别,群众要增强辨别意识,谨防上当!
    此外,这类健康讲座除了骗取中老年人的钱财外,还容易导致不合理用药,延误病情。所以县卫生监督所呼吁:中老年群体要提高自我保护意思,自觉拒绝该类产品,有健康问题应主动上医院、找医生咨询,以免延误自身健康。卫生监督举报热线为“9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