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天台宾馆的故事
2009-09-22 10:19:24 阅读量:450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天台宾馆位于国清景区内,与隋代古刹国清寺只隔着一条小溪。这家4星级宾馆凝聚了我县老一辈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承载着天台人深深的情结。

   近日,记者找到了其中一位当时负责修建天台宾馆的老建设者,听他讲述这家宾馆的故事。


   这位老人名叫王修坚,今年77岁,头发花白,精神矍铄。回忆起建设天台宾馆的整个过程,老王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500多万人口的台州市没有一家像样的宾馆,天台宾馆的落成,让天台成为台州市第一个拥有宾馆的县城。”


   佛教天台宗深深影响着日本和韩国,两国经常组织朝拜团来国清寺朝拜,由于当时我县没有一家宾馆,接待国际友人的住宿问题成了一大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县成立领导小组,准备修建天台宾馆。1981年4月,省旅游局领导来我县考察,在了解到我县建设宾馆需要资金时,马上拨款40万元,用于建设天台宾馆。


   “小组成员由丁天魁、金希贤、孙尚地、杨雨生、曾耀华、金才德和我7位同志组成。宾馆由陈公余和陈达贤等人负责设计,建造一个小、精、全的宾馆。由天台建筑公司承建。”说到这里,老王从房间里找出一叠印有“天台宾馆筹建领导小组”字样的信纸。这些珍贵的东西,老王一直保留至今。


   建设宾馆征地的难度非常大,时任城郊区党委书记的洪和元,和时任栖霞公社党委书记的庞金花,两人花了很大力气,才将靠山的30亩土地征用下来。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物资紧缺,特别是建设所需要的木材、钢材、水泥,一个地区用多少都是有指标的。建设宾馆所需的物资量大,如何筹集物资成了又一难题。


   “当时我们想方设法去搞物资,几个人经常在外地跑,争取指标,到处打听哪里有多余的物资。”能在短时间筹集来这么多物资,在那个年代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老王说起筹集物资的经历时是一脸自豪。


   “我们四处托关系,找熟人,想办法,才将物资筹集到手。建设宾馆餐厅天花板用到的钢材很特殊,我们几乎找遍了杭州城,终于在杭州火力发电厂里找到。建设所用到的特种木材是进口的,我们想办法拿外汇券去换。”


   拿到木材的指标后,老王等人跑到宁波港拉货,等到了现场后,大家都傻了眼。这些木材实在太粗了,好几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一般的车根本运不了,这可怎么办?


   老王马上去找当时在宁波一所中学教书的天台人朋友张方正,请他出马帮忙。张方正跑了好几天,终于在宁波交通局找到了运送木材的大型平板车,老王这才松了一口气。


   物资筹集完毕后,领导小组成员几乎天天吃住在工地,以保证工程的质量。经过几年的建设,天台宾馆终于落成,一座漂亮的仿古式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天台宾馆的开业,轰动了整个台州市,许多人专程赶到天台,亲眼看看台州市第一家宾馆的样子。


 在采访的最后,老王找出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是1997年8月8日天台宾馆挂牌成为3星级宾馆时候拍的。天台宾馆历届总经理、书记一起合影,建设功臣老王被安排在第一排第一个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