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用爱心托起一个新社区
2009-09-07 08:35:53 阅读量:314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    “一个人活着,总是要多做些对大家有益的事情。我今年已经63岁了,趁自己现在身体还好,要想办法多做点事情。如果大家在社区里都过得快快乐乐,和和睦睦的,那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最大的幸福。”
●    见到她的时候,有人正在向她反映情况。几个小时后,她的身影出现在县建设规划局的大楼里。自己的事可以暂时撇开,居民的事她却一刻也不能放下。
●    她的照片就贴在福溪街道桥南社区办公楼的醒目位置上——徐玉姬,桥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1.一个看到苦难镜头都要落泪的女人,为了集体的事情,她坚持到底
    面带微笑,和蔼可亲。认识徐玉姬的人,都说她是个心地特别善良的人。她在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苦难镜头,眼泪一把又一把。但为了集体的事情,她却是个敢坚持到底的人。
    8年前,桥南社区的路况别提有多差,去菜市场买趟菜也是“十个鸡蛋九个碎”。当时,有一些临路的住户为了自家方便而占用路基,造成这一段道路狭窄。那时,桥南社区计划浇筑水泥路面,大多数违规占路的居民主动“让路”,但个别居民还是置若罔闻。
    这是对社区干部工作能力的一次考验。身为社区干部的徐玉姬不厌其烦地上门做违规占路居民的思想工作。也有人不理解,徐玉姬说:“为了整个社区居民能走上水泥路,我肯定是要做到底的。”
    现在路况好了,大家享受到了水泥路的便捷,都经常称赞徐玉姬。
    在平整篮球场时,有户居民私自安装的打水机井按规定必须拆除。徐玉姬又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现在,篮球场建好了,居民们又多了个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2. 一个经济条件不佳的下岗女工,甘于清贫,却把爱心洒遍社区每个角落
    1995年,徐玉姬下岗了。当时的桥南社区还是个“冷角”,经济并不宽裕的徐玉姬在这里安了家。不久,她勤劳善良的秉性和踏实肯干的作风很快就赢得了大家认可。
    当选为社区干部后,徐玉姬把自家已出租的储藏室收回,请人凿地30厘米,并进行适当装修,作为社区办公室。每年台风来临的时候,这间办公室便又成了转移外来民工的临时场所。她自己少了租金收入,却让社区工作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一个下岗女工,本身日子就过得窘迫,但却丝毫无改她乐于助人的一贯作风。
    社区有位老人患有严重的类风湿病,后来两腿无法下地走路。徐玉姬和居民一起,经常带着奶粉、桂圆等去看望他。徐玉姬还背他到医院看病。徐玉姬个子一般,看上去也并不健壮,却背着一个非亲非故的病人楼上楼下跑。她背的是一分沉甸甸的责任,得到的是满满的信任。
    社区里还有不少残疾人。徐玉姬和社区干部一起,对社区3000多位居民进行调查摸底,并争取县残联的支持。现在社区里的27个残疾人都拥有了一辆残疾车。
    徐玉姬对外来民工也是爱心倍至。在这个社区里,住着来自十几个省、市的1000多名打工者。来自的安徽民工王国民说:“她从不把我们当外人看,经常给我们送吃的送穿的,有什么活动也让我们参加。”
    去年,住在社区的安徽民工薛先辉因为治疗阑尾炎,花去了打工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五六千元钱。病愈后薛先辉又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一家三口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徐玉姬得知情况后,帮他家筹措了800元生活费,并多次送上温暖与关怀。迷糊了数月后的薛先辉居然清醒了过来。去年冬天的一个凌晨,社区一位82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从家里跑出来后误入池塘,全家人遍寻不到。薛先辉也参与了寻找。当他发现池塘里有个老人后,顾不上脱衣服就跳进冰冷彻骨的池塘把老人救了上来。他说:“大家那么关心我,我也要回报大家。”
 
3.一个视社区为家的女人,为了“家业”有成,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痴心不改
    “造办公楼没有钱,她就把自己的商品房抵押了。建筑材料运来后,为了省50元一个晚上的小工费,她就自己住到了工地里照看。”
    “她实在是太好了,她把社区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我们打心眼里佩服。”
    办公楼建成已有三四年时间了,但社区干部许鹏飞、吴英、汤传义说起她们的徐主任,就有止不住的话头。在同事称赞她的时候,徐玉姬发自内心地说:“我一个人的能耐是有限的,全靠有他们这帮好‘搭子’!”
    在社区办公楼的底楼,每天都有五六名妇女在加工灯饰、穿木珠。为了解决无业居民的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收入,徐玉姬费了不少心思。2007年和2008年,徐玉姬先后2次遭遇车祸住院。在那段时间里,躺在病床上的徐玉姬就用手机“遥控联系”。每个月的手机费都要三四百元,但徐玉姬认为那点钱花得值得,她说:“社区里的事能早解决就早解决,拖迟了就可能变成大事。”
    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徐玉姬已将自己的全部,深深地融入到了社区建设中。
 
4.一个出身农村见识不多的女人,凝聚居民集体力量,誓教社区换新貌
    十年前的桥南社区道路坑坑洼洼,各家各户门前杂草丛生,花坛和空地被种上了瓜果蔬菜……
    改变一家一户易,带动整个社区难。
    2000年,徐玉姬联合社区居民发出了倡议:从我做起,建设和谐社区,让社区和社区居民“香”起来。
    时间在推移,文明的力量在蓄积。2001年,巾帼志愿者环境大整治行动在桥南社区打响。徐玉姬和居民一起拔草、种树、清垃圾、搬露天粪坑。整个行动中,单垃圾就清运了150手拉车。
    社区大变样了。徐玉姬趁热打铁,在社区广泛开展了文明楼、绿色庭院等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她有心让卫生意识、文明意识永久留在社区居民中。变化所带来的好处也深深地影响了全体居民,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甘落后。一时间,社区内吹起了文明之风。
    目前,该社区内有95%被评为文明五好家庭,有22户被评为社区绿色家庭。社区获得了数十项国家级及省、市级荣誉称号,徐玉姬本人也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5. 一个融入了城市生活的女人,以女性特有的魅力,着力打造和谐社区
     6月中旬,笔者走进桥南社区,只见街巷洁净,碧草如茵。居民于典江朴实地说:“这几年,我们社区的房价涨了不少,现在这里环境好,邻里关系也好,特别适合居住。”
    社区是越来越像样了,徐玉姬也越来越忙碌了。她积极寻求文明扎根的“土壤”,组建了一支支志愿者服务队。
    社区里的小朋友组成了护绿小分队,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劝阻不文明行为;老人们组成了文艺宣传队,腰鼓、拳、剑、纸扇等花样齐全。还有治安巡逻队、计生服务队、青年服务队等。徐玉姬还积极发挥社区里知识分子的作用,“法律之家”、“书画之家”、“绿色之家”、“二胡之家”……一个个特色之“家”,成了桥南社区传播文明的细胞。
    “共产党员常常想,素质是否真优良?创新是否前面走?工作是否比人强?宗旨是否经常讲?全心全意是否忘?正气是否经常讲?腐败是否能提防?当年宣誓怎样讲?党章是否心中装?誓词兑现有多少?本色是否还闪光?共产党员非寻常,常思自省斗志昂。任重道远自加压,奉献社会自愿当!”——这段社区居民编写的顺口溜,徐玉姬把它写在社区办公室里。她时时在提醒自己,她仍在不断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