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切实推进“空心村”改造
2009-07-21 09:27:58
阅读量:351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这是一项顺民意、合民心的德政工程,是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高生活质量的惠民工程,也是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途径。县委县政府已经召开了动员会,下发了政策意见,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在这过程中必须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否则如果出现农民认识不统一,“上头热下头冷”、“政府热群众冷”,农民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那么整个工作就会受到影响。面对这种状况,做好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成为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住房改造建设的关键环节。
做好群众工作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根本
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建设,农民既是实施主体,又是利益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而要使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扎扎实实、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工作。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民住房改造成因复杂,实施整治和改造绝不仅是简单的拆旧建新,背后隐藏着大量的利益诉求,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其中的群众工作很多,就现阶段来说,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一是在组织农民上下功夫。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民住房改造是农民共同的事业,需要广大农民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奋斗。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广大农民的利益主体意识在自发成长,同时顺应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广大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和真实。当前农民在村级组织管理形态下还是以单个的、分散的形态存在为主,没有人去组织就只能是一盘散沙。因此乡镇(街道)和村级组织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千方百计地去组织农民、动员农民,把单个的、分散的农民凝聚成一个群体,形成强大合力。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可以坚信,广大农民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之日,也就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大步迈进之时。
二是在引导农民上下功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民住房改造涉及千家万户,涵盖方方面面工作,关键是要引导农民,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农民的生活状况、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的差异,群众对某一事物的认识也会出现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和村级组织应通过思想引导、舆论引导、工作引导,采取各种方式进行宣传、解释和动员,要学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把意义跟农民讲透,把政策给农民讲明白,做到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帮助农民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统一认识,真正让农民意识到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快农民住房改造建设是自己的事业,是自身的需要,形成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在尊重农民上下功夫。随着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广大群众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觉醒,民主意识、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有关决策需经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恳谈等民主程序通过,在规划选址上充分考虑群众呼声意愿,在项目建设上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在补偿安置上充分体现让利村民,合理合法地处置好村集体与村民的利益,合情合理地解决好村民与村民之间的矛盾。要在大政策统一的前提下,充分理解和尊重群众的感受,在推进进度、建设模式、建设意愿等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不能强迫命令,不搞“一刀切”。
四是在扶持农民上下功夫。农民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住房改造建设的实施主体、利益主体,必须保障村集体和农民受惠得益。做群众工作要讲大道理,大道理不讲不明。但如果光讲大道理,群众就会感到太虚,甚至还会让人感到厌烦。所以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讲大道理,还要给予政策支持、财力扶助。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住房改造建设,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土地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和补助,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农民建房资金压力,减轻农民建房负担。农民群众是最讲求实际的,他们需要的是能够切切实实地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待遇。农民群众的思想情感也是最朴实的,只要政府尽责了,社会尽责了,干部尽责了,他们就会以十倍、百倍的努力来回报。
提高干部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住房改造建设一切都离不开群众。因此,会做群众工作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工作,把农民群众充分调动起来,并把农民群众有效地组织起来,投身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住房改造建设中去,是对干部素质的一大考验。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支队伍如何造就,关键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强化执政能力建设,解决提素质机制问题。在当前农村大变革、农民大分化、社会矛盾凸现的转型时期,农民群众对一些政府布置的工作积极性不是很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心存疑虑,担心他们不按上级的要求抓工作,而是违背群众的意愿,自行其是、自搞一套,对部分干部存有戒心,看不习惯,情绪上产生对立,行为上发生抵触。要加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乡镇党委执政能力建设,强化乡镇党建工作领导责任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和为民服务机制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农村的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坚持以村为主体,充分发挥村规民约对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作用。深化村干部创业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制度,不断推进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切实提高执政能力。
二是强化以人为本,解决群众情感问题。做群众工作,更多的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思想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与沟通,只有感情融洽,才能彼此接纳互动,进而形成共识,收到成效。能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农民群众着想,能不能切实有效地为农民群众解困,这是检验干部对群众感情深不深的试金石。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建设新农村是造福于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只要我们时时想着群众,处处为了群众,满腔热忱地去做群众工作,就没有融化不了的思想坚冰。
三是强化开拓创新,解决工作能力问题。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仅有热情和干劲远远不够,还须有新方法、新招数,善于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首先要在学习中提高工作水平。对于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具有良好的素质,靠学习养足底气,靠创新昂扬锐气,靠严管树立正气,才能大胆面对、主动触及、及时化解。要有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不畏艰难险阻,用新办法、新思路克服困难,解决新问题。其次要在实践中提高工作水平。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就要勇于面对群众的思想问题,积极地去说服、去引导、去化解,而不是遇到问题绕道走,碰到困难就回头。在农房改造建设中,农民群众的实际问题肯定会很多,有些甚至还会很复杂,必须要善于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群众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就要求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在说服教育的前提下,从“团结——教育——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把问题处理好,把矛盾解决掉,注重工作的社会效果。
四是强化群众监督,解决干净干事问题。加强监督是促进干部高效干事、干净干事的重要保证。农房改造建设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在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政府监督、司法监督的同时,更加注重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畅通舆论监督渠道,对于规范干部行为有着重要作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让群众成为监督的主角,就可以使我们的干部在阳光下工作,从而保证农房改造建设的各项工作更加公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