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山村“造血”启示
2015-08-26 09:34:36 阅读量:463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这块地方我们打算建书法碑廊,现已准备了56幅名家书法,建成后可从中看到文字的演变过程,也可以感受到书法的独特魅力。”8月12日,三州乡牌门村支书张式三站在村文化礼堂前,指着对面操场边上的一块坡地介绍道。

  作为我县唯一享有“浙江书法村”殊荣的村庄“带头人”,张式三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和底气。然而,就在一年半前,牌门村还是个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经济薄弱村。去年,该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因地制宜,“靠山吃山”,盘活集体山林,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村里各项事业活力迸发。

  发生在牌门村两种不同的承包方式,带来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该村“造血”谋发展的经验教训,给了我们不一样的启示,值得我们思考。

  谋“造血”,却陷入“寅吃卯粮”的死胡同

  分田分地到户后,牌门村留下了800多亩集体山林,如同一本“绿色存折”,那一山茂盛的树木就是可观的余额。村里要办点公益事业,干部群众都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本存折。

  靠山吃山,这是长期以来山村沿袭的传统。早在1989年,牌门村就尝试通过承包山林来解决集体资金不足的瓶颈。当时,该村将一块面积不大的上岗山对外承包,期限30年。拿到少得可怜的一次性交付的承包款后,村里几乎没能派上用场。

  当山外新农村建设热潮一波又一波袭来时,2004年,按捺不住的村两委再一次把目光瞄向了余下的集体山林——大岗山。当年,村里以拍卖形式将山上林木资源对外承包15年。这一次承包,把村里可用的资源一下子全部给“卖”了。

  虽然走了拍卖程序,但最终拍出的价格却与许多村民期望值存在明显的差距。现任村委陈日升痛心地说:“15年承包权,只拍了29万元,这个价格实在是太低了!”

  老实巴交的村民们尽管心里在嘀咕,但既然走了程序,他们也就照着合同执行了。在陈日升看来,承包款低归低,但村里有了“造血”能力,今后的发展有希望了,他仍然为之感到高兴。

  29万元钱,对穷惯了的村两委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大数目。他们拿这笔钱在村口造了一个漂亮的凉亭,项目一完工,却发现账目上已所剩无几。建设才开了个好头,马上便遭遇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一个小小的项目就几乎花完了集体山林15年的承包款,这不是明摆着‘寅吃卯粮’吗?总不能今天吃饱了,明天就去饿肚子吧?”不只陈日升感到不解,全村上下都陷入了沉思。陈日升说:“如果不是乡里给我们安排了项目,落实了扶持资金,单靠我们村里的力量,几乎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巧“造血”,竟迎来“细水长流”的好日子

  集体山林承包后,茂密的山林开始变得稀稀拉拉,村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2013年,牌门村两委换届选举,作为村支书候选人的张式三承诺提前收回集体山林,重新开发对外承包。

  “村集体年年有稳定的收入,这才叫‘造血’。”张式三早就拿定主意,他决定采用按年收取、定期递增的方式,将已成荒山的集体山林对外承包,用建设经济林的方式恢复生态资源,确保村集体资金“长年流水”,实现可持续发展。

  张式三将想法抛出来后,得到了广泛的响应。随后,他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分头做上岗、大岗山承包者的思想工作,希望他们提前无偿退还承包权。几经努力,终于得到了支持。

  2014年初,村里运用民主决策“五步法”,征求村民代表、党员的意见。讨论当天,村会议室里挤满了人,在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形成了一致意见。

  张式三说:“我们将承包期限定为30年,每5年递增20%,押金50万元,规定荒山只能发展经济林,期满后,山上的一切资源归村集体所有。”这也是村民们集体达成的意见。

  在该县,村集体山林连片面积在800亩以上的并不多见。为了“卖”出好价钱,张式三多方寻访有意向的工商户、种植大户。结果到招标当天,来了11个竞标者。

  由于掌握了竞拍者的详细情况,张式三对招标胜券在握,他建议将标底定为10万元/年。当时许多村干部、村民受前一次承包款的影响,都担心这价码定得太高:“山上可用的树木基本砍完了,那么高的底价叫谁要?减一半还嫌高呢!”但张式三宽慰大家,让大家看“好戏”。

  果不出张式三意料,当天的竞标顺利进行,刚开始竞拍者按每次加价不少于1000元轮流竞拍,到最后发展到以万元来加价。

  “第一个5年17.4万元/年成交!”这个竞标价出来后,全村沸腾了,村民们莫不感叹张式三主意拿得好。

  “这笔钱虽然有限,但对村里发展能够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张式三说,“手有余钱心不慌”,这几年,村里每年都至少做成3件实事项目,今年我们除了建书法碑廊,还要开展消防工作站建设、美丽乡村建设。

  正因为实事一件接一件,群众对山村的发展充满了热望,也因此对村两委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了。

  (小徐 张主俐 吕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