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再兵(左)与施工人员在交流游步道建设注意事项。
6月30日中午,天气闷热,南屏乡前杨村的游步道正在紧张施工。工地上,一个中年男子督在现场,紧贴后背的衬衫上全是汗渍。
他就是杨再兵,前杨村的“带头人”,兼村旅游办主任。早年在部队锤炼过的杨再兵,说话爽直,身上透出军人的豪爽之气。
从2011年起,他挖掘村后的“南黄古道”旅游资源,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将一个山村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赏枫目的地。
思路跟着脚步走
前杨村是南屏乡最大的行政村,和当地多数山村一样,外出人口占了多数。2009年,南黄古道悄然走红于网络。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头脑活络的杨再兵嗅到了商机。
“像我们这样的山区,想建成景区,简直是做梦。”杨再兵的满腔热情,被一些村民泼了当头冷水。
杨再兵没有理会闲言碎语,在2011年连任村支书后,他朝着认定的目标,开始追逐旅游梦:“机不可失,一旦机会溜走,村里就会错过发展。”
尽管村后的古道、红枫引人入胜,但村口的形象却令人不敢恭维。杨再兵决定先在村口建一座别致、大气的牌坊,将“门面”撑起来。
建牌坊需要30万元资金,但村集体“囊中羞涩”。杨再兵就与堂兄弟杨移方一商量,两人决定一人出资一半。
不多久,牌坊树起来了,村民们兴旅游的信心也随之鼓了起来。在外乡贤看到村干部有心办大事,纷纷伸出援手,先后捐资达120万元。
现任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高佐明,当时担任乡党委书记,他给了杨再兵最有力的助推。杨再兵说:“乡里的支持,让我腰板更硬了。”更让杨再兵高兴的是,那一届的村两委干部心特别齐,都有心改变落后的村容村貌。天时地利人和,前杨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
紧接着,前杨村种下了大批红色苗木,建起了停车场,硬化了通村道路,办起了农家乐。这些基础性工作,顺势拉开了当年11月火爆的第一届南屏乡红枫节帷幕。
节庆带来了巨大的人气,看着那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前杨村民的眼界被彻底打开,大家从杨再兵的思路中看到了出路。旅游旺季时节,村内百姓自产自销的摊位最多达到125个,绵延3公里长。
稳打稳扎勇向前
“热得快,冷得也快”,村民的顾虑很快传到了杨再兵耳中。杨再兵何尝不担心这闹猛的场面会不会是“昙花一现”?
杨再兵说:“如果是吃老本,不动脑子搞点新花样出来,那来的人很可能一年少一年。”危机意识倒逼杨再兵不断谋划新项目。如果说刚开始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接下来的则是“心中有蓝图,纸上有规划”。杨再兵根据村里的承受能力,每年推出3-5个项目,量力而为。
今年,村里的主打戏是流转110亩土地建设“快乐田园”项目。这是杨再兵为打破红枫节季节性过强这一瓶颈所下的一步棋,也是他规划中打造“四季果采摘园”的一个项目。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土地流转变得困难。有人劝他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但他却说:“我们要做过细思想工作,就近就亲开展动员,让村民了解政策,从内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他采取民主协商的办法,挑选了6名懂政策、有威望的普通村民,加入到政策协调小组,帮助做好土地流转的政策处理工作。工作透明,村民信任,土地流转工作出人意料地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
在搞好旅游的同时,杨再兵不忘带动村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在“五水共治”行动中,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发动党员、群众加入河道整治,现在河道整洁、岸绿水清。他还要求村民注意门前屋后的环境卫生,让村里村外皆成风景。
只三四年时间,前杨村一改颓败之势,变得光彩夺目。就连村内的“四知堂”——传承杨氏世代清廉的祖训祠堂,也由濒临倒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被开发成廉政教育的一大景点。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杨再兵给自己定的目标,在他看来,只有让自己有压力,做起事来才会更有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