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接眼角膜

袁晓恩参加义工活动(前排左一)
时间回溯到1977年农历二月初一。一个刚出生裹着破碎小棉袄连脐带都没处理好的女婴,被遗弃在原妙山医院附近的高门头(靠近东门老街)一户人家的门口。
晓恩长大后,工作,结婚,并成为一名优秀义工。2009年9月,袁晓恩第一次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在平桥镇敬老院。她和志愿者们一起为老人们洗头、剪手指甲、脚趾甲。当年11月,她成为我县的注册义工,从此以后,彻底迷上了志愿者活动。
敬老、环保、助教、义卖……从2009年开始,志愿者成了她的主业,打工变成了副业,她被人们称为“最美义工”。
袁晓恩与现任丈夫吴立红的相识同样是缘于一次志愿者活动。2010年1月,他们在慰问一户贫困户的活动相识相爱,2011年两人结婚。然而,突如其来的癌症让一切幻灭。2012年,晓恩被查出恶性肿瘤。2015年春节前夕,她接到了台州医院的病危通知书。面对这样沉重的消息,袁晓恩先想到的却是“自己的眼睛还可以用”,她毫不犹豫地向浙江省红十字会申请,办理了捐赠眼角膜的相关手续。
“发此照片证明我的双眸还是蛮漂亮蛮健康的,希望用得上的朋友放心使用。”袁晓恩生前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配了一张自己的眼睛特写照片,并这样记录道。
捐献眼角膜的手续办好后,袁晓恩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她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但她的普通却感动了很多人。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丈夫陪着袁晓恩四处求医,与时间赛跑。由于癌细胞的扩张,袁晓恩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体重降到50来斤,最后仅靠输液维持。“捐出眼角膜,希望能给世界留下自己最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也是希望用自己的双眼,亲眼看看生身父母”这一眼,竟成了袁晓恩未了的心愿。
6月22日晚,饱受病痛折磨的袁晓恩不断喊着“痛,痛,痛……”,每一个半小时都要打针止痛,见此情景丈夫吴立红的心揪到了一起。本以为第二天病情会有所好转,可现实情况却是非常不妙。
6月23日9点左右,袁晓恩的病房站满了一个个关爱她的人,虽然此时的她已经说不出话,但她的眼神充满了不舍。
10点03分,袁晓恩的生命体征彻底消失。那一刻,屋里响起了一阵痛彻心扉的哭喊声,在场众人眼泪夺眶而出。
吴立红虽然伤心到说不出话,但还是强忍着悲痛联系了省红十字会人体捐献志愿者朱强荣,接到电话后,对方也第一时间联系了医生,并立即从杭州赶到天台。
14点32分,浙江省眼科医院医生陈榆到达了县中医院。在征得家属的同意后,他来到袁晓恩的床前对她的眼睛做最后的检查。此时,全场笼罩在一片哀伤的气氛中。
现场,朱强荣和医生向袁晓恩和其家人表示衷心的感谢,所有人向逝者三鞠躬。
随后,就开始对眼角膜进行摘取。当房门关闭的那一瞬间,屋外再次响起悲恸的哭泣声。吴立红默默地走到一旁,而女儿王心怡则蹲在角落沉默着。大家互相抹着泪安慰着……
15点07分,在大家焦急的等待中,眼角膜摘除完毕,整个过程仅用了35分钟。“摘取非常成功”。医生的一句话让所有人松了一口气,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悲伤,家人们都围在袁晓恩的身边,泣不成声。
最后,所有人向逝者三鞠躬。
“她的心愿算是了了。”吴立红哽咽着说出了这简短的一句话,有着一丝宽慰,也有着一分无奈。
据陈榆介绍,本次手术非常成功,眼角膜质量也很好,他将尽快地将眼角膜送到眼库,经进一步评估、检验、匹对后,尽早用在需要的人身上,希望能救助更多的患者,让逝者的心愿得以完成。
袁晓恩完成了她人生的一次壮举,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晓恩,一路走好,愿天堂没有病痛,你永远是我们心中最美的义工。
(李兆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