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九旬抗战老兵心中永不磨灭的历史
2015-06-23 09:43:27 阅读量:194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近日,记者见了年近九旬的徐承建老人。徐承建的语言很难懂,南征北战、四海为家,使他的语言夹杂着各种方言,但一旦让他回忆起当年的烽火岁月,他总兴奋不已,顾不得听众是否听懂,竹筒倒豆全说了出来。就在他那艰涩的言语中,记者感受到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战火对一代人的洗礼。峥嵘岁月,留下的不仅仅是历史的碎片,也是人生的记忆。几十平方米的小书房里,墙上挂着当年的黑白照片,还有友人为抗战写的书法作品,各处堆满了老人写的书稿和收集的资料,好像一个小型历史博物馆,记载着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提起往事,老先生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在战场上对日寇抡过大刀的老战士仍然激情澎湃,斗志昂扬。徐承建动情地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国家和民族处在最危险的边缘。当年许多与他一样的青年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感召下,弃笔从戎,毁家纾难,共同投入到那场救亡图存、抗击外辱的时代洪流中。众多仁人志士秉承民族大义,在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他们置生死于度外,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许多人前赴后继,为国捐躯,强烈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坚韧不拔的刚毅气节和勇猛顽强、誓死报国的英雄本色。

  渡江战役是老人戎马生涯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场战争。

  夜幕降临。各连队按照预先划分好的位置,百条木船在长江北岸一字儿排开,好不壮观。各炮兵阵地的大炮也卸下伪装,脱掉炮衣,随时准备发射炮弹。到达对岸后,我军受到敌军炮火猛烈轰击,有的船被打漏,有的桅杆被打断。可是英勇的战士们,硬是冒着枪林弹雨往上冲。所在部队在登岸后奉命迅速穿插到敌军前面,迎面阻击敌军。我军发挥尖刀小分队的作用,连夜急行军,在凌晨追上了溃逃的敌军。一场恶战,酣畅淋漓。我军越战越勇,但敌军却无心恋战,丢下了一地辎重和尸体,落荒而逃。

  从参加新四军到抗战胜利,徐承建经历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役,多次负伤,每一次都命悬一线,但他都挺了过来,并很快回到部队,为此他受到首长多次嘉奖。1945年,徐承建参加了浙东抗日游击队,在正面战场上与敌人拼杀。“战争是无情的,上了战场就要有随时送命的准备。我不怕死,我只想着多杀敌人。看着身边战友一个个倒下,你都来不及难过……”说到战场的残酷,这位数次经历生死的老兵不禁双眼含泪。

  “觉得我父亲这辈子挺不容易,几百人对抗上千敌人,几个经历过渡江战役的老红军都牺牲了,而且特别壮烈,他给我讲这段时我挺受感动的。他们这一代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有坚定的信念,不屈服,真的让人敬佩,很值得我们学习。我父亲非常严格要求自己,做事特别认真,对党忠诚,从来没向组织要求过什么,生活很朴素,这都对我有很大影响。”徐承建的女儿说。

  (方彬冰徐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