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阮渊椿、蔡轩朝、孙新龙(从右到左)共同为创作中心揭碑
字生于墨,墨生于水。水有深浅,字有长微。 中国榜书,古称“署书”,又称“擘窠大字”。是中国一种古老的字体。明代费灜《大书长语》曰:“秦废古文,书存八体,其曰署书者,以大字题署宫殿匾额也。” 天台山文化中的书法文化千百年来长盛不衰,晋代高道葛洪曾在天台山留下“天台之观”飞白大字,为我国较早榜书作品,宋代大书法家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誉之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国清寺“鹅”字碑足可入中国榜书名碑之列;米芾在石梁的“第一奇观”和国清寺后山上的柳公权“大中国清之寺”摩崖石刻,皆为天台山摩崖石刻中的榜书珍品。 “榜书以气势雄强、大气、浑厚的艺术风格取胜,有着气吞山河、势不可挡的风度,常见于宫阙门额、名山摩崖等处。”6月9日上午,世界榜书联合会并上海榜书研究会天台山创作中心成立大会在洪畴镇汲古斋山庄举行。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世界榜书联合会主席、上海榜书研究会会长蔡轩朝,世界榜书联合会副主席、印度尼西亚思源美术馆馆长阮渊椿,县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新龙共同为“天台山创作中心”揭碑。 “挥毫泼大墨,椽笔舞神龙。力透纸背云涛飞,气韵磅礴华夏魂。勾勒写意人生,传承厚重文明。我们肩负重任,我们是意气风发的榜书人。” 雨幕中,来自美国、加拿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北京、上海、浙江、山东、陕西、安徽、江苏、河南、黑龙江、云南、福建、内蒙古、新疆、香港等省市地区五十余位榜书家高唱《榜书人之歌》,为与“神秀天台”结缘的榜书界盛事加油助威!县文联主席陈虹致欢迎辞,蔡轩朝畅谈榜书发展,展望榜书未来,宣布天台山创作中心成立并颁发创作中心工作人员聘书,阮渊椿和中国铁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程智勇分别致贺辞。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及北京、上海等地15家媒体记者现场记录该盛事。 大会还为蔡轩朝先生所创作的雷霆千钧之“鸿”字碑及天台山创作中心主任戴以省创作的5米之高的“书山有道碑”揭碑,榜书爱好者鼓掌之余纷纷争领《蔡轩朝榜书字帖》。 当晚,创作中心在榜书家休息地——卧龙山庄举办了气韵宏阔、风骨昂扬的榜书雅集,海内外榜书家挥毫泼墨、精心创作,神品、妙品、精品、雅品、奇品一一呈现,令天台爱好者亲身领略了榜书的大气与妙处,更体会到创作上的难度与高度。 戴以省酷爱榜书,几十年来钟情于榜书创作,乐此不疲。如今创作中心成立了,他开始思考如何发挥创作中心的作用,如何创作更多的优秀榜书作品,如何大力培育新人,如何为榜书艺术发展积蓄充足的后备力量?底蕴深厚的天台山文化对作为天台人的他有着潜移默化的至深影响,从而助推他在榜书创作的道路上走向更高的境界:戴以省向榜书界宣布将尽全力在汲古斋山庄打造中国榜书文化碑林,为世界开榜书碑林之先河。 6月10日,蔡轩朝向中国文联专门汇报了打造世界榜书联合会中国天台山榜书碑林一事,中国文联相关领导非常重视,将派人指导。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座浸透着天台山文化气息的世界级榜书碑林将屹立于佛宗道源之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为传统中华文化添上璀璨绚烂之光辉一笔。 (敏山) |
稿源: |
雷峰乡党委书记袁卫卫:
近年来,雷峰乡通过实施“微关爱”,积极打造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家”文化,规范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提升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增强乡村两级干部的归属感和团队精神,建设一支具有作风优良、精诚团结、廉政勤政、实干有为、敢于担当、极强战斗力的乡镇干部队伍,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通过建设“家”文化,进一步提升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逐步解决了干部的后顾之忧,使干部能够沉下心来工作,安心服务山区。不断巩固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扎实抓好整改,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使认识再提高、措施再完善、工作再推进,进一步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和纪律观念,提高群众满意度。
乡党委根据年度党建工作重点,制订《村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和《村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村党组织党建工作内容,包括“责任明确、强化管理、服务群众、强村富民”四方面。各村党组织建立“月自查”机制,每月底对贯彻执行责任清单情况开展自查,及时查漏补缺,同时乡党委书记定期约谈村党组织书记,开展谈心谈话、听取情况汇报,形成高压态势,有效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执行力。
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和工作方式、活动方式还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为进一步完善、改进党建工作,雷峰乡利用微信创新搭建“清风雷峰”微监督平台,对全乡干部进行实时监督,有效提升干部作风。同时出台《雷峰乡2014年度办公室、办事处工作量化立体考核办法》,完善《关于雷峰乡严格出勤、住勤、请销假纪律的通知》等工作制度,提高干部工作积极性。
(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