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黄昏更娇柔
2009-05-23 14:51:02
阅读量:319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今年,是县建筑老协成立十周年。十年来,建筑老协的全体老人们,在会长齐元昌的带领下,团结一致,白手起家,努力奋斗,走过了一个个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2000年起,年年被县机关企事业老人协会评为先进集体;连续6年被县老年体协评为先进集体;先后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老龄工作先进集体。老协会员也多人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及上级老协评为先进个人,获得了许多奖励和奖状。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无不包含着建筑老协全体人员的辛勤汗水和不懈努力。回想创建之初,老协的全体班子成员和部分会员总是感慨万千,齐元昌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建筑老协能有今天,一靠党和国家的老人政策;二靠县委、县政府和各级老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三靠协会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
舞龙团拜筹资金
十年前,县建筑公司的退休工人,为了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浙江省实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向已转制的企业负责人提出要求成立建筑老协,经过反复争取,1999年8月28日,建筑老协终于正式成立,从而成为我县第一个民营企业成立的老人协会。
老协虽然成立,既无资金,又无经验,如何开展活动,如何吸引更多退休工人加入协会,成为当时最大难题。这时,县老协和县机关企事业老协分会的领导们,及时送来了鼓励和支持。齐元昌会长和老协班子们,也充分认识到,没有钱老协就没有活路,于是大家就主动想办法,并一致认为,退休的建筑工人文化普遍较低,技术水平也不高,但大家有力气,何不用舞龙的方式筹集资金。
说说容易,做做难。要舞龙,首先要有资金和龙皮,协会刚成立,哪有钱购买龙皮。齐元昌想出了办法,提出先去借。于是通过关系从县体委借来2条龙。龙借来后,怎么舞却难倒了大家。这些昔日只跟水泥、沙石、木料打交道的工人,平时只有过节时才看过别人舞龙,自己从来没舞过。怎么办,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能者为师,起早摸黑勤学苦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龙总算舞起来有点像样了,但无钱购买舞龙所必需的一些用品。这时,齐元昌主动将自己用于养老的钱拿了出来先垫上,协会班子成员也纷纷垫出一些钱,终于购来了舞龙必备的用品。
到哪里去舞?大家一时间没有了方向。于是有人提出,先到会长家去舞。为了不使大家失望,更为了鼓舞大家的积极性,齐元昌马上叫老婆回家作准备,买来香烟,备了贺礼。这样,大家总算是首战告捷。但接下来却不是很顺利,如到了某单位,大家舞后不但分文未收到贺礼,还听到了“与民同乐,不要进我们单位,到外面街上去与民同乐吧。”等一些不该讲的话。这些话像当头冷水泼向了这些老人,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个别老人气馁了,提出“舞龙像讨饭一样,我不干了。”有的提出,你会长来舞,老婆如果也来舞,我就舞。于是本就热心老人事业的老齐老婆也加入到了舞龙队伍,出现了老齐舞龙头,老婆舞龙尾的动人场面。
尽管大家花了很大的力气,作了很多努力,然而当年收入仅1万多元,大家舍不得吃一餐点心,发一点补贴,将9000多元拿出来用于做龙,同时充分发挥建筑工人的聪明才智,自己动手,经过努力,终于自己做起了2条龙。从此,大家舞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龙,不管刮风下雨,冰天雪地,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有时大雨将大家淋得像“落汤鸡”,但没有一个有怨言。有时怕鼓被大雨淋湿后敲不响,就用塑料袋将鼓罩住,宁可让自己受雨淋,不舍得鼓被淋。他们就是这样,个个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为老协一点一点筹措资金。
热心顾问助发展
尽管建筑老协千方百计用舞龙团拜的方式筹措老协资金,但必竟有所局限。在多次碰壁后,齐元昌总结出了一条经验,请来了既有工作经验,又对各单位、各部门及企业等比较熟悉的老同志范伟珍、刘维以、戴联台、许宝济、郑幼华等担任建筑老协的顾问,这些老同志非常关心和热心老人事业,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积极联系企业和单位,为舞龙创造条件。
为了联系到更多的单位,许宝济曾和齐元昌一道,骑着电瓶车,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村(居)进行摸底,并根据摸底情况,安排舞龙时间。有时他们一出去,连饭也顾不上吃,有时吃饭时间已到,但他们从不花老协的一分钱,总是自掏腰包。
协会聘请顾问的办法,使建筑老协尝到了甜头,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得更远,陆续又聘请了杨明教、金烈忠、许士炉、张源清、陈方英、姜仁潮等作为顾问。用齐元昌的话说,就是多个顾问多条路。目前,建筑老协已聘请来24名顾问。
确实,顾问们为建筑老协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实惠。7年前,老协要创办老年学校,县老年大学的校长本来就是建筑老协的顾问,听说要办校,校长主动兼任了建筑老年学校的校长,并专门为这些文化水平较低(大部分小学没毕业)的老人们设计课程,聘请来老师,使老人们在老年学校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活动,建筑老协成立起了门球队和气排球队,这些曾经整天拿砖刀、握锯刨的工人们,对于门球一窍不通,顾问张源清等县老年体协的同志们,专门带来了老师,手把手教大家打门球和气排球。经过教练们精心施教和队员们的不断努力。目前,建筑老协的门球队和气排球队在全县少有名气。
老协活动红似火
为了将老协真正办成广大会员的家,建筑老协班子在齐元昌的带领下,依照老协规范化建设的标准,建立起一整套学习制度和规章制度,同时办起了老年学校,成立了门球队、气排球队,建起了养生健身室,购置了联亚健身系列产品,供会员免费使用。
每月的10日,是理事扩大会日,而12日、27日则是老年学校学习时间。长期以来,他们坚持学习,雷打不动。会员们也踊跃参加,从不缺课。如10日的理事扩大会,原来只有理事们参加,后来经过到坦头牌门陈取经学习,现在每月10日的理事扩大会,会员们如果愿意,任何人都可参加。这样,既增强了决策的公开化、透明度,又加深了会员们的感情。另外,每月老年学校的学习日,会员们总是积极参加。
为什么有些老年学校参加学习的会员越来越少,而建筑老协的老年学校,会员仍这样坚持。齐元昌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建筑老协除了一些制度规定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学员中引入激励机制,他们年年都评选优秀学员,并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但作为优秀学员,首先一条就是要做到不缺课。于是大家形成了争当先进的氛围。另外,最主要的是对优秀学员和协会先进个人,建筑老协总是邀请县老协、机关老协领导一起,敲锣打鼓放鞭炮将荣誉证书送到他家,使他感到无比光荣。如家住坦头镇下李村今年74岁的会员陈建烧,家里很忙,养着大猪,但他十年如一日,坚持来建筑老协参加学习,同时负责苍山片该协会退休人员的联系工作。他认真负责,不管是通知开会或活动,还是收取捐款,他都亲自上门,从不耽误。陈建烧被评为建筑老协先进个人后,老协班子邀请来县老协、县机关老协、县老年体协有关领导一起,送匾到他家。陈建烧家人及村两委干部和村老协敲锣打鼓到村口进行迎接。陈建烧家像办喜事一样热闹,其儿子高兴地说:“我爸多么光荣,在县里被评为先进。”像陈建烧这样的例子,在建筑老协还有许多许多,如家住街头镇的倪福忠,非常关心和支持老协工作,积极参加舞龙等活动,每次总是早早地坐早班车到城里。他曾自豪地对村民讲,我到县里学习去了,我们的老协办得实在好。
建筑老协同时也很关心会员的生活,对因病住院的会员,班子总是带着慰问金前去探望。对病故的会员,除送去花圈外,还送去300元到500元慰问金。而对于那些有特殊困难的会员,除送去300元到500元的慰问金外,还发动全体会员进行捐款,充分体现出老协大家庭的温暖。
慷慨解囊助教育
在建筑老协办公室和活动室内,挂着许多全县各地有关学校送来的锦旗和匾。这些锦旗和匾凝聚着建筑老人慷慨解囊、热心助教的一片丹心。特别是白鹤镇山前小学师生送来的一面写有“情系山村十载,福星高照万年”的锦旗,更是建筑老协十年助教的见证。
那是1980年,建筑老协组织会员到白鹤镇万年寺学习旅游,偶然发现在寺院里有4间破旧的平房,内有54名学生在上课。学生衣衫不整,会员看在眼里,想在心里,回来后老协班子立即发动会员捐款。大家一致认为,我们都是苦出身,过去都没读过书,现在我们条件总算比较好,一定要资助他们。于是,大家自愿出钱,你100元,他50元,共捐来4000多元,买来雨伞、书包等学习用品,于当年的5月29日,送到该校,受到师生及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好评。第二年,建筑老协专门抽出资金,买来学习用品并送去2000多元现金给学校,对山前小学进行资助。另外,于当年冬天,发动全体会员捐助衣裤,送到该校学生手中。
从此,建筑老协的老人们与山前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至今,从未间断。与此同时,建筑老协还对金顺小学、石桥中心校、白鹤前岙中心校、赤城街道三小等进行慰问。
另外,建筑老协还对贫困老协进行了赞助。如石梁镇兴水村老协房屋被台风刮倒后,建筑老协在县机关老协会长许士炉的带领下,送去2400元进行赞助,另外齐元昌本人还送去了沙发等物品。
建筑老协虽然对资助教育从不小气,但他们自己却非常节约,从不乱花一分钱。如他们自己用旧的扫帚,舍不得扔掉,用铅丝扎一下,继续再用。用齐元昌的话说,则叫做“将有限的钱用在刀口上”。
建筑老协就是这样,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用一颗火热的心,努力实现着“六个老有”。
(许君) |
稿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