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在溪林春天小区里,记者看到七八个孩子在玩“撕名牌”的游戏。一位参与游戏的小学生告诉记者,这个游戏在学校中人气很旺。“几乎人人都有(名牌贴),课间或体育课时我们经常一起玩。”这位学生告诉记者,因为比较喜欢,周末也会约同学出来玩。
实体店“撕名牌”道具热销
不论是韩版的《running man》还是中国版的《奔跑吧兄弟》,在节目中最为刺激的竞技游戏便是“撕名牌”。游戏一般分为两组,每个人后背上都会贴上自己的名字,即“名牌” 。然后对战开始,双方可以采用运动战或者正面对战,就是在不伤害对方的情况下把对方后背上的“名牌”撕下来即为胜利者。
6月8日中午,记者在我县城区各中小学附近探访时发现,学校附近的文具店都有出售“撕名牌”的道具,这些用无纺布做成的姓名牌种类较多,多用不干胶固定,有一次性的,有可重复使用的,售价多从3元到5元不等。“‘名牌贴’早在半个月前就开始卖得比较火了,价格不贵,孩子们喜欢,而且也锻炼身体和瞬间反应能力。”一位文具店老板介绍,“名牌贴”已销售千余件。
实体店受热捧,网店也同样热销。记者在淘宝网站上搜索“名牌”,找到相关宝贝几十万余件。这些“名牌贴”也多是不干胶和无纺布等材质做成的。
在天台小学附近的一家商店中,来店里买“撕名牌”道具的学生可谓络绎不绝。在收银台前,一名中学生一次性拿了一袋“名牌”正在结账。记者询问这名男生去哪儿玩“撕名牌”游戏,“我们下午放学回家后,约同学一起玩去。”
“撕名牌”做好防护很重要
6月7日,记者在溪林春天小区里看到几个小孩分成2队对抗,进行撕名牌游戏。虽然这样的游戏弥补了平时运动少的缺陷,但因游戏对抗激烈,玩起来很容易受伤。
据了解,运动损伤多是由于关节突然过猛扭转、过屈过伸,或较大暴力直接、间接作用于关节所致,造成附着在骨、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等附属结构的损伤。原来更多发生在专业运动员身上的运动创伤,现在寻常百姓身上也颇为多见。像“撕名牌”这类较激烈的活动,很容易发生踝关节扭伤及韧带损伤。在游戏拉扯过于暴力时,还容易发生肢体软组织和肌腱损伤。一旦发生此类情况,要立刻停止运动,首先冰敷。可以用塑料袋装一些冰块,再加点水敷在受伤的地方。若出现肿胀,冰敷后应加压包扎,防止肿胀加重。
要避免运动性损伤首先要在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不要马上就做剧烈运动。最好在游戏前进行伸展运动,以避受伤。 (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