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医院里有个“编外妈妈”
2015-06-10 08:57:08 阅读量:455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记得有一次,一名产妇情绪紧张,强烈要求剖腹产,胡赛玲和产妇耐心沟通,细致讲解自然产的好处,当一个3.5公斤的婴儿呱呱落地时,产妇笑了……像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

  胡赛玲,是名护龄21年的老助产士了。1995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现任县中医院工会副主席、院长助理。她连续被评为医院优秀中层干部、优秀通讯员、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0、2011年度被授予县三八红旗手和工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3年获天台县巾帼建功标兵及天台县最美职工入围奖。

  春节里的“编外妈妈”

  每年的大年初一清晨,当大家还沉浸在睡梦中时,胡赛玲就已经准时到医院上班了。天台人正月初一习惯全家团聚一起去景点游玩,而她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已经习惯每年春节上班了。每年初一,我都会第一个要求上班。现在更要把家人团聚的机会让给科室其她年轻的护士们。”她说。

  21年来,胡赛玲每年的正月初一都是在医院度过。今年与往年一样,她仍是带头顶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她就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5床的产妇胎心监护提示有胎儿窘迫,必须马上吸氧、静滴液体;8床的产妇宫缩很密,腹痛剧烈,去听听胎心,查查宫口,再柔声安慰几声;19床的新生儿肚脐有点红,要做个脐部护理;17床的产妇喂奶姿势不对,还要认真指导一番……她就像孩子的母亲一样,照顾着每一个新生命。

  忘不了 两个夜晚

  记得有一年的除夕夜,有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大出血,并出现休克的状况。当时抢救小组的专家们、医院的领导都到现场参与抢救,胡赛玲也不例外。由于产妇出血量大,而B型血又告急,医院要从省内的各血站调取符合的血型。到晚上11点多,病人共输了3000毫升的血,医生们花了5个小时,终于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有过做手术经历的人都知道,手术当天是最痛苦的。手术之后从麻醉中清醒过来,要平躺在床上6个小时。加上伤口的疼痛,麻醉引起的不适等,都会导致病人极不舒服,有一次,一位病人刚刚做完子宫全切手术,从麻醉中清醒过来后由于伤口的疼痛和麻醉引起的呕吐,非常难受,病人很烦躁。胡赛玲当时上夜班,看到她痛苦的样子,便安慰她,很不经意说了一句:“你今天晚上是最难受的,坚持一下,明天就会好的。”病人当时半信半疑地问:“明天就不这么难受了吗?”胡赛玲很肯定地说“是的,坚持一下,明天就会好的。”

  过了几天,等胡赛玲上班时,那个病人一眼就认出了她。病人对她说:“你的那句话让我平静了下来,让我坚持到了天亮。天亮后我果然觉得好多了。”听了病人的话,胡赛玲真的没有想到,自己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病人带来那么多激励。

  对工作对家庭,她一直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在单位她是好职工,在家她是好妻子、好母亲。她还热心公益事业,这些年组织过50多次义诊活动,为孤寡老人上门免费体检,并看望留守儿童,给他们捐赠书籍。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的儿子平时都由老公带。“说实话,护士特别辛苦,实行三班轮班制度,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就是不上班,也要备班待命。万一遇突发情况,都要赶来医院。手机24小时开机,并且都要随身携带。有时候在医院受到委屈,只能回家跟家人诉苦。在工作中,我们特别希望得到病人的理解,每次当病人对我们说句谢谢您,您辛苦了,我们就感到无比的欣慰。”胡赛玲说。

  (方彬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