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智海
围棋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双翼并展的光辉杰作,在很大程度上蕴含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古老中华文化的瑰宝。这项充满智慧的游戏,长盛不衰,绵延至今,几乎伴随着整个中华文明史,承载了华夏文明的酸甜苦辣和沧桑巨变。围棋具有极为广泛的群众基础,从帝王将相到文人雅士,才子佳人,以至于僧道隐士,普通百姓,可以说是男女无别,老少咸宜。就今天来说,围棋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体育,一种正能量,在化育民智、提高国民素质、陶冶民族审美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天台山以广纳百家博大精深的天台山文化享誉中外。天台山围棋文化更是源远流长,高手辈出,积淀深厚。天台山是围棋爱好者心目中的“围棋圣山”。设立“围棋日”,将有力推动围棋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围棋灿烂的历史
关于围棋的起源,早在战国史官撰写的《世本·作篇》中,就有了“尧造围棋,丹朱善之”的记载。历经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汉初有了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受过良好教育的文人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围棋开始兴盛起来。
公元383年,东晋淝水之战中,谢安以8万军队迎战前秦符坚87万军队,他一面从容下棋,一面沉着指挥,以弱敌强,战而胜之的典故也广为流传。
南朝时期由于梁武帝萧衍的提倡,围棋风行,是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围棋九品制的创立,大约由此时始。
宋明帝置“围棋州邑”,是掌管围棋的专门机构,仿州郡设大小中正,应是最早的围棋官员。
今考,我国最早的棋圣是吴末晋初的严子卿和马绥明。
隋唐时期,围棋大规模向日本、韩国等国传播。唐玄宗创立了翰林棋待诏制度,这是围棋专业化、职业化的标志。
宋太宗赵光义棋力超群,留意艺文,创作了御制三势:对面千里、独飞天鹅和海底取明珠势。此后出现了著名棋手刘仲甫。司马光、黄庭坚等均为围棋高手。北宋的围棋理论建树颇多。对古图记谱法的改正,规范了行棋的基本术语。徐弦的《围棋义例诠释》是弈史上专门解释围棋基本术语的最早文献,归纳起来的术语共有32个。李逸民的棋谱《忘忧清乐集》是现存最早的围棋棋谱。张靖的《棋经十三篇》模仿《孙子兵法》十三篇,深谙棋道者无不认为棋法与兵法最为相似。
明唐寅有“落魄迂疏自可怜,棋为日月酒为年”诗句。李东阳、野雪、江用卿、林符卿、过百龄等为明朝国手。
清代棋坛,群雄争霸。出现了周懒予、周东侯、汪汉年、黄龙士、徐星友、梁魏今、程兰如、范西屏、施襄夏等高手,可谓群星争辉,共同塑造了座子时代的巍峨高峰。
继南朝刘义庆的《幽明录》后,宋代嵊县县志《剡录》记载:汉明帝永平五年(62年),剡县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邂逅桃源仙女,授弈技,回剡后,成为剡县(今嵊州)的围棋启蒙者。而刘阮走过的路就是所谓的围棋之路。民间传说壬戌年农历九月初五(公元62年10月26日)是桃源双女成亲的日子。天台有刘阮庙三处,民间对刘晨、阮肇的信仰依然存在。
在悠久的围棋文化中,天台山围棋犹如一颗明珠,熠熠发光。在天台县的街头镇白芦峰,留有三国时的棋盘岩,史籍记有描述此古迹的观弈诗:“两个仙翁对着棋,千年遗迹可题诗。盘桓石上形还在,记得何人说到时。”这一观弈古迹要比晋代王质观弈烂柯要早许多年。在“天台八景琼台夜月”的险岭上,亦留有古棋盘遗迹。相传吕洞宾、何仙姑喜在此对弈。
天台有“佛宗道源”之美誉。围棋作为“仙家养性乐道之具”而备受推崇。如汉葛玄,晋支遁、昙猷、葛洪、陶弘景,南朝顾欢,唐一行、吴筠、司马承祯、吕洞宾,宋贾似道、张伯端、济公,明野雪、江用聊,清袁枚等等,都是天台山围棋高手。
天文学家僧一行,曾经为了解决编制《大衍历》中的计算难题,到天台国清寺向达真法师求教。他首倡导把算学与下棋融会贯通,给围棋文化增添了内涵。他曾对宰相张说说:“走棋不过争个先后,若能熟记贫僧四句乘除偈语,人人可以成为国手。”
明朝万历年间,全国高手云集南京大战围棋,国清寺僧野雪名列前茅,名动全国,成为永嘉派的杰出代表。清代芙卿姑娘棋艺高强,公开以对弈择偶。
天台山围棋有深厚的积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仙道高僧为古老的天台山弈艺奠定了坚实基础。得仙山灵气的天台人,围棋下得更是有如仙人指点。新中国成立后,天台的围棋事业如春风化雨万木荣,老干新枝齐峥嵘。包括朱象映、王庸础、叶声镕、陈立秋、朱齐佑、王士文、曹正燕、柳金康等老棋手都为新人培养带来深远影响。天台围棋高手辈出。
1974年4月,浙江省棋类比赛在天台举行。11岁的金茜倩作为唯一的小姑娘,与马晓春、陈临新等19名儿童组棋手展开双轮大战。以17胜1负的优势摘取全省儿童组桂冠。不久入选省队,勇夺第四届全运会围棋比赛铜牌,团体赛与队友天台女棋手朱菊菲联袂夺得亚军,继而入选国家队。1980年7月,金茜倩出访日本,横扫粟林华子、山北真由美等日本女棋手获得全胜佳绩。日本围棋评论家称赞她“沉着细心,围棋格局坚厚,具有出类拔萃的精细棋力。”并得到吴清源的赞扬和鼓励。
1982年,朱菊菲获“避暑山庄杯”全国围棋赛冠军。在金茜倩和朱菊菲的带领下,浙江女队很长一段时间由清一色的天台女棋手组成,她们是王慧、虞旦平、袁卫红、孙丹等。她们组成的浙江纹枰巾帼三杰,形成“铁三角”,九次进入全国前六名,称雄甲级队达十年之久。新华社于1990年3月18日向全世界介绍围棋之乡天台时说:“浙江围棋女队全都由天台姑娘组成,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天台女棋手陈茜娥便参加了全国大赛。
1991年,在“杭烟杯”全国围棋升段赛上,24岁的俞斌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围棋九段。1993年5月15日,在韩国庆州举行的第九届“亚州杯”电视围棋快棋赛决赛中,俞斌执黑中盘战胜日本王立诚九段,成为首位摘取此项赛事桂冠的中国棋手。1997年5月,又重获这一殊荣。2000年5月10日,在韩国汉城举行的第四届LG杯世界棋王赛决赛中,俞斌突破韩国三大天王李昌镐、曹熏铉、刘昌赫的围追堵截,决赛中3∶1战胜刘昌赫,登上世界棋王宝座。天台围棋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终于登上世界之巅。
1989至2000年,天台八位少年儿童参加浙江省围棋赛获八个第一名。
1990年,天台队获全国协作区少年儿童围棋赛女子团体冠军。
1992年孙丹两获全国少年围棋赛女子第一名。
1994年,孙明杰获浙江省运动会个人冠军,1995—1997年蝉联浙江省青少年冠军。
1998年,钱青获全国首届育苗围棋赛少年甲组冠军,浙江省运动会围棋女子组冠军。进入新世纪后,又培养了王煜华、姚曼曼、陈科达、陈骥等省冠军。
天台围棋草创阶段自1961年始。天台各小学积极开展围棋课余兴趣小组活动。师生们自己动手,用白泥、黄泥揉捏成圆子代替黑白子,在自画的棋枰上下棋。1973年,县体委发动城关四所小学和下乡七所小学开展围棋培训。城关三小领导徐笑梅、陈达恒和老师们一起努力扩大校舍,增加围棋培训场地。叶声镕在城西小学开展围棋活动,王修田等小棋手参加了全国和省级比赛。
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天台围棋发展史上的关键时期。金茜倩、朱菊菲、俞斌等国手都是这一时期进入省队、国家队。
1988年,县教委决定在城关四所小学及幼松、恩美等幼儿园开设围棋课,并向全县推广。
1989年,天台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围棋教研组,老棋手周则川和老师们一起精心编写《我教宝宝学围棋》等六部围棋专著,由聂卫平作序,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老棋手徐子楠、老教师徐亦梅夫妇创办全国第一个围棋幼儿园“幼松”幼儿园。他们汇编《幼儿学围棋入门教材》、《争朝夕》、《幼松围棋园史》等,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图片文章达百余次,培养棋童数百名。1991年8月,应昌期访问幼松,并应聘担任天台县围棋协会“特邀顾问”。
老棋手叶声镕是俞斌的启蒙老师,在俞斌棋艺提高后,又推荐王修田做俞斌的教练,凭自己的品德学识为俞斌把握方向。老棋手金正铨与连晓鸣、周琦、任志强等文史学者一起编著全国第一部区域围棋史《天台山围棋史话》。天台县围棋协会顾问张谷清对天台围棋不断进行宣传报道和总结经验,如《围棋圣山和浙东三连星》受到人民日报海外版、围棋报等好评。
曾培养大批围棋新人的天台赤城三小,一直有着围棋新苗“摇篮”的美誉,先后被命名为省围棋培育基地、省围棋传统项目学校、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围棋)、全国围棋育苗工程先进单位、全国“十佳”围棋育亩基地等。聂卫平为赤城三小的名誉总教练。姜国震为顾问。
1988年10月26日,经国家体委批准,中国围棋协会命名天台为中国第一个围棋之乡。同时全国“新体育杯”围棋第六、七轮比赛在天台举行。国手聂卫平、马晓春、刘小光、曹大元、江铸久、俞斌、陈临新、金茜倩、朱菊菲等云集天台参加庆祝中国第一个围棋之乡命名暨中国第一个围棋节—“天台山围棋节”活动。同年建立了全国首个县级围棋馆—天台围棋馆。
1990年5月,浙江嵊州、上海嘉定、江苏张家港、河北怀安等被任命为全国第二批围棋之乡。全国围棋事业迅猛发展。而天台山围棋文化孕育的嵊州马晓春、天台俞斌、临海陈临新则分别成了全国第一位围棋世界冠军和全国围棋大赛“全冠王”,成了威震天下的“浙东三连星”。新世纪以来,马晓春、俞斌继聂卫平后担任国家围棋队总教练,培养了大批世界冠军。
围棋之乡命名后,为继承和发扬光大源远流长的围棋文化,天台每年都有比赛纪念活动。1998年10月金秋,丹桂飘香。天台于10月25日举行了空前规模的纪念围棋之乡命名十周年暨第10届天台山围棋节全民围棋赛。县前广场宫灯高挂,彩旗飘扬,鼓乐齐鸣。参赛棋手近千名。87岁老棋手王庸础和3岁棋娃齐佳贝捉对撕杀,年龄相差84岁,成为天台山围棋的一道风景线。
天台是“围甲联赛”的主办地;天台已连续承办了四届世界女子团体锦标赛。在全国围棋之乡比赛中,天台取得2011年的亚军,2012成为冠军;2013年伊始,棋协组织本县业余联赛,围棋骨干踊跃参赛,盛况空前。
围棋迎来发展的春天
习近平主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犹如薪火相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文化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国与国之间的搏弈,并不是下象棋,穷兵黩武,把对方赶尽杀绝;而是要下围棋,要均衡,要和谐,要共同发展,赢它半目就够了。棋迷的心是相通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围棋迎来又一个春天!
作为围棋的发源国,设立“围棋日”是理所当然的。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设立围棋日的道理也一样,围棋有了一个共同的节日,也就有了围棋事业共同的支点,就像阿基米德一样,撬动整个世界的围棋事业。“围棋日”的设立可以成为围棋的纪念日、宣传日、活动日、推广日。
对天台来说,“围棋日”的设立,可以营造良好浓郁的围棋氛围,打造天台围棋品牌,进而起到吸引围棋人才的作用,对围棋事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将围棋文化和旅游休闲文化相结合,打造品质天台,提高天台的知名度、美誉度,进而产生巨大的无形资产。这种资产既是经济上的,更是文化上的。总之,“围棋日”的设立既具有历史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电脑检索,笔者发现中国还没有“围棋日”,也没有听到韩国有 “围棋日”之说。在具体的做法上,建议先设立“天台围棋日”。待时机成熟,再申请“中国围棋日”或“世界围棋日”。10月26日是中国围棋史上创举之日,是“围棋日”的首选。有以下理由:
1.1988年10月26日,经国家体委批准,中国围棋协会命名天台为中国的第一个围棋之乡。经国家体委批准,是政府行为,具有权威性。
2.首创性。中国第一个围棋之乡的命名是围棋史上的创举之日,史无前例。
3.乡土性。天台特有的山川灵气,悠久的围棋文化传承,深厚的群众基础,出类拔萃的围棋业绩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县级城市所不能比拟的。
4.民族性。中国是围棋的故乡,天台则是故乡中的故乡。
5.历史性。汉代以降,民间传说农历九月初五(阳历10月26日)是桃源双女成婚的日子,历代天台围棋事件多于此日有关。如南朝齐明帝时始,天台山里女子多选此日为结婚吉日,并必备围棋作嫁妆,以纪念桃源双女和围棋花木兰娄呈,代代相沿成习,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6.时代性。1988年国家体委批准任命天台为中国的第一个围棋之乡,为继承和发扬源远流长的围棋优秀文化传统,天台县政府于1988年10月26日举办围棋节,并坚持举办,已经形成了新时代的天台山文化,是新时期围棋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7.世界性。随着围棋在全世界的普及,“围棋日”有望成为有影响力的世界性文化节日,从而填补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8.季节性。10月26日,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硕果累累。是色彩斑斓、丰收的时节、旅游的季节。时间和季节上也很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