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采茶一般有三种方式,机采、工具采和手工采。优等茶我们都采用手工采摘。”
“大家看仔细,记牢了,茶叶它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等会我们采摘的时候,既要比数量更要比质量。”在生态茶园,茶仙子认真地给大家讲解采摘知识,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走进茶树丛中开始亲手采摘茶叶了。
48个孩子分成了8组,每组一个茶篮,在规定的茶地采摘20分钟,决出胜负。孩子们毫不掩饰心中的喜悦,有的在茶园间来回奔忙,有的在精心挑选茶芽,茶园里显得格外热闹。
面对有的孩子采摘得不够细心,带队的家长在旁边提醒着。“同样一斤茶,有的只卖10多元,有的要卖上千元,除了茶的质地,跟采摘也有很大关系哦。”
“对啊,除了数量,还要比质量,快按刚才茶仙子教我们的方法摘啊。”同组的孩子们也开始相互提醒起来。
“最后3分钟。”组织者高声提醒。“你们组怎么摘得这么多啊。”“你们组摘得的茶叶好细啊。”眼看比赛即将结束,摘到一起的孩子们自己先相互比较起来。“快摘,快摘,还有时间那。”一个组的队长提醒道。真佩服孩子们的认真劲。
离开茶园,大家又去学习炒茶,未进茶厂,茶香已扑鼻。孩子们围在炒茶的机器旁,好奇心十足,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阿姨,一天能炒几斤茶啊?”“炒茶温度要多高?”“炒茶有几道工序呢?”…… “你们看到的这锅,还没有一两哦,1小时1斤左右,温度高的时候200多度呢……”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师傅们也不亦乐乎,问题一个接一个耐心地回答着。
最后环节是茶艺表演了,在此过程中,还穿插了有奖问答,让孩子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许多茶的知识。
当天,除了关于茶的一项项活动,还进行了破冰之旅、寻访“火山使者”、征集“经典对联”、急救演练等活动。旨在通过本次活动,一方面让孩子们了解茶文化,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另一方面借助丰富多采的游戏活动,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增强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此时活动,还得到了三州乡计划协会的大力支持。
感谢孩子
5月23日,星期六,天台家庭教育研究会组织了48户家庭走进三州学习茶文化,本人参与其中。在一天的跟随中,有几个地方印象特别深刻。
印象一:有一种教育叫亲身体验
在早上的破冰之旅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坐”气球比赛,谁用屁股最先坐破气球者胜,比赛采用淘汰赛。当两个爸爸示范完比赛的过程后,有一组一个女孩子开始说话了:“我们组只有一个男同学。”明显,这孩子感觉这个游戏是男生占优势。女孩的这句话,也给同组的成员带来了负面的提醒,可以说比赛未开始,这组气势已输了。旁边的家长安慰道:“这不是比力气,还要比技巧。”“对啊,巾帼不让须眉,我们不能没比就自认输了。”家长的话,没起到多大作用,这组一个小女孩抽签后已经哭了。让人开心的是,在8组队员的较量中,这组最后得了亚军。看到队友一次次的胜利,孩子们忍不住的跳起来,喊起来。有时候一切教育的言语都显得苍白,只需体验和经历。
印象之二:有一种责任叫使命感
上午的最后一个活动,是从三州中心小学走着去牌门村征集“经典对联”,我走着走着就跟孩子们拉开距离了,做了一上午观众的我,明显有点力不从心了。在村中,我碰到一个熟悉的小男孩,他对我说:“余老师,我都头重脚轻了。”“哦,很吃力是吧,可惜你们队的任务还没完成呢。”话音刚落,小男孩拔脚就跑了,转眼就追上队伍了。嗨,多强的使命感。
印象之三:有一种不累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下午去茶园采摘途中,我们同车的几位家长谈到这次活动内容多,早上起得早,孩子们会累的。坐在我旁边的孩子刚好闭着眼睛,我说孩子累得都睡着了,孩子马上大声说:“我没有。”活动结束的时候,主持人说:“一天下来,孩子们,你们都累了吧。”“不累。”大多数孩子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从早上6点不到起床,一直到下午5点多,活动是一个接着一个,一环扣着一环,孩子们一天下来是奔跑着,思考着,较量着,兴奋着,投入着,怎么说体力也是透支的。可人家感兴趣,所以不累。
印象之四:有一种快乐叫童年的快乐
在茶知识抢答环节,主持人提问“茶叶一共有多少种类?”一孩子举手说:“绿茶,红茶。”“还有吗?”主持人话没说完,一孩子大声回答“冰红茶”。全场顿时哈哈大笑。
活动结束,每个孩子都领到一块金光闪闪的奖牌。朋友的孩子问我,这是真的吗?脑残的我,本能地回答:“这怎么可能。”孩子不相信,又去问别人。而此时,我看见好几个孩子正在用嘴巴咬奖牌,辨别奖牌是不是真金的。一直到挂着奖牌合影留念结束,还有孩子问爸妈是否真金呢?
孩子们,等你长大的时候,今天的一切都是你的美好回忆,相信那时你想到今天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仍然会忍俊不禁的。
印象之五:有一种真心话其实也是父母的话
在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主持人问孩子们,爸妈带你参加这个活动的目的。“父母让我们交更多的朋友。”“让我们亲身体验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让我们放下手机、ipad,知道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怕我们近视。” “怕我们在家玩电脑。”“为了我们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一面镜子,还有一句怎么说来着:家庭教育,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家长们,注意你的一言一行哦。
我们总认为自己在改变孩子,塑造孩子,其实是孩子在引领我们成长。感谢孩子!
本版文字/余赛华 本版摄影/葛昌晓余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