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打造“绿色村” 做大山中“绿富美”
2015-05-18 09:29:06 阅读量:186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石梁镇集云村是石梁镇政府所在地,也就是老百姓口中龙皇堂的所在地,天台有句老话这样讲,“好囡难嫁龙皇堂,一年到头雾眠床”,但这句话早已成为了历史。短短10年间,集云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但有了自己的特色——省级农家乐,还拥有了高山玫瑰、蔬菜、茶叶、水果等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这些都离不开集云村党支部书记许尚欣的推动,在他的带领下,集云村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走过了艰辛的10年创业之路,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美丽经济”之路。

  谋划模版促转型

  农业是石梁镇的主导产业,“石梁牌”高山蔬菜名声在外,是全县最大的高山蔬菜和蘑菇种植基地,1400多人口的集云村,也靠种高山蔬菜和蘑菇发家致富。种植蘑菇经济效益较好,但也有一定的弊端,如培植过程会产生大量污水。石梁镇旅游景点较为集聚的旅游镇和天台城区的引水源头,农业污水流入琼台双阙,最终会流入始丰溪。人人都懂这个问题,但是想要割舍这个致富的利器,舍不得!

  集云村母亲河白沙溪受蘑菇产业等影响,已成为是水质劣五类的代表,如果还任由它发展,农业产业不转型,十几年后,母亲河白沙溪将面目全非。许尚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日夜在思考出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机会,许尚欣从一位鲜花批发商身上看到了商机,于是从自身做起,2009年春开始示范试种花卉产业,给菇农们转型提供发展模版。头年试种压力可想而知,万事开头难,试种玫瑰失败有之,但收获得更多的是经验。在2010年6月,玫瑰迎来丰收,并于2011年又试种了各两个大棚的康乃馨和太阳花。真正地做出了无污染发展的模版,使“绿富美”的劲风悄悄改变着村民的观念。近年来,葡萄、百合、樱桃等水果花卉在集云生根发芽,蘑菇棚在消失,而白沙溪的水质在2014年9月经检测从劣五类变为了二类,实现了华丽转身。

  爱办实事找销路

  要想打开农产品销路,每个村都需要贤能人引路,许尚欣就是其中的一员!单打独斗,那是昨天的办法,抱团拼搏才能发挥更大能量。2014年,许尚欣通过镇政府牵头成立集云村农业生产协会,通过“协会+农户”模式,建立协会和个人二者间利益分享机制,改变蔬菜种植分散,形不成大效益,老式化种植、买卖和产品单一等情况,利用“协会+农户”的形式,统一规划、分散种植、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效应。同时利用自身作为村支书的纽带作用,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系,通过部门协调组织农产品采购商进行品牌农业推荐,突出“好山好水出好菜”特色介绍石梁镇优秀水质所种植的农产品品质,并吸引了大量采购商的关注,为村民的销路打开了大门。

  呵护老幼送温暖

  幼是希望,老是经验,尽力呵护才能让老发挥余热,让幼茁壮成长。许尚欣积极推动“春泥计划”和党员临终关爱在集云村的实施。对山区贫困留守儿童,通过健全村关工委和志愿者为主体的辅导队伍,积极利用寒暑假期、传统节日和双休日等课余时间,开展道德实践、社会体验和文娱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一块优质土壤,2013—2014连续两年集云村都获得了“春泥计划”实施先进村称号。对于孤寡老人,通过组建关爱志愿者结对形式,做到“四必到”“四必访”,成立村里临终关爱志愿者队伍,和邻里一起参加逝者的遗体告别仪式,送上心灵慰藉,以亲情式服务和行动来关心需要帮助的人。许尚欣说:“小孩子是很容易产生孤独感的,在放假的日子里,能提供给他们一个环境,让他们一起搞活动,能让他们快乐,我看到也很开心。临终关爱,对困难的家庭帮助很大,人在走时或者失去亲人,情感十分脆弱,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心灵慰藉,一句亲切的问候,一次温暖的握手,都会让其倍感温暖。”

  如今,集云村利用高山蔬菜、茶叶、水果等基地,重点发展农业观光和休闲旅游,推出了春采茶叶、秋摘柿子、夏纳凉、冬赏雾松、晨观日出、夜赏星月等活动,客人在此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许尚欣说:“这些都不够,发展是会遇到瓶颈的,就如当初的蘑菇一样,只有多去借鉴各地的先进做法,才能把集云村发展得更好。”(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