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前度刘郎”与刘阮天台遇仙传说
2014-09-17 16:55:03 阅读量:928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东汉末年,战事频仍,天下大乱。在乱世之中,老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朝不保夕。现实的无望,生命的无常,助长了佛道的流播。人们沉湎于虚幻的美好,对神灵鬼怪之事津津乐道,以求忘却现实的痛苦。

  “刘阮天台遇仙”的传说,便是这个时期的产物。这个故事掩映在天台山桃林之中,艳丽而残酷。

  汉明帝永平五年,嵊县有采药人刘晨、阮肇,结伴到天台山采药,在山中迷不得返,辗转了十三天,干粮吃完,忍饥挨饿几乎死亡。

  这时,他们遥望远处山上有一片桃林,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然而桃林被绝岩深涧阻隔,无路可登。两人攀援藤蔓,费尽周折爬上去,摘桃充饥后,才恢复元气。两人在溪边洗漱,先看见有新鲜的芜菁叶从山中流出,后又见一个杯子流出,盛着芝麻饭,高兴地想:“应该离人居住的地方不远了。”于是,逆流而上,过了一座山,看见一条大溪。溪边有两个绝色女子,看见他们便笑着说:“刘郎、阮郎拿着漂走的杯子回来了。”刘晨、阮肇并不认识她们,但两女子直呼其姓,似乎相识已久,又笑语盈盈地问:“为何回来这么晚呢?”刘、阮疑惑之间,已被邀请回家。

  她们的家竹简当瓦,异常华丽。南边和东边各放一张大床,床上有红色罗帐,帐角悬铃,金银交错,床头还站着十个婢女。两女吩咐侍女:“两位郎君跋山涉水,一路艰辛,先前虽然吃过仙桃,但还体虚,你们赶紧去做饭!”很快就有芝麻饭、山羊脯、牛肉等送上来,香甜可口。

  刘阮两人吃完饭后,又饮酒作乐。这时,有一群侍女手捧仙桃而来,笑着对两女子说:“恭喜你们的郎君到了。”刘阮两人听后,又惊又喜。到了晚上,两女子各伴一人就寝,言语曼妙,让人忘了烦忧。

  十多天后,刘晨、阮肇想要回去,两女子劝说:“你们来此成就姻缘,是前世注定的福分,为何还想着回去呢?”就这样又停留了半年。到了第二年,草木回春,百鸟啼鸣,两人又起了思乡之情,非常忧愁。女子见苦留不住,只好作罢:“你们尘缘未尽,这样牵绊,不让回去又能如何?”于是招呼身边侍女集会,奏乐为他们送行,指点他们回家的路。

  两人出山后,发现山外早已换了人间,亲人故旧难以寻找,家园屋舍不见踪影。四处打听,竟然找到了自己的七世孙。他们说先祖上天台山采药,迷失在山中,不知所终。晋太元八年,刘晨、阮肇返回天台山,四处寻觅,已不见先前去处,也不见仙妻踪影。两人站在桃林之中,徘徊依恋,怅然若失,无法离去。

  这是《幽明录》之中的“刘阮天台遇仙”故事。“刘阮传说”脍炙人口,在民间流传很广,最早记载在东晋干宝《搜神记》中,经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的进一步描绘,情节、形象更臻完美。刘阮天台桃源遇仙与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故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桃源双璧”,共同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乐园。

  干宝生活的时代比陶渊明早半个世纪,“刘阮传说”流传后才有《桃花源记》,其中“小溪”、“桃树”、“迷路”、“邀还家”、“不复得路”等描述,两者均无差异。

  “桃源”意境和刘阮奇遇,一直为文人骚客津津乐道,不断地引入诗词曲赋,成为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故事之一,繁衍了一大批与之相关的文艺作品和词语典故。

  “刘郎”、“阮郎”、“双姝”、“桃源”等早已成为文人学子熟稔的典故,而“如梦令”、“阮郎归”、“虞美人”等源于这个故事的词牌名,更以委婉曲折的词句,抒发了千古文人的浪漫与伤感。

  “刘郎”典故尤为大唐“诗豪”刘禹锡所喜欢。唐宪宗元和十年,被贬10年之久的刘禹锡回到长安,到京郊玄都观游玩,见观中新栽了桃花,联想朝纲反复,新贵权势逼人,遂赋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此诗传开,刘禹锡再度遭贬,一去又是12年。12年后,他重回京师,再游玄都观,看着桃花凋落,不无感慨:“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狂放不羁的刘禹锡,巧妙运用“切姓用典”手法,表达了自己百折不挠的坚韧。

  “切姓用典”,将诗中典故人物与实指人物的姓氏相切,这是古代文人钟爱的写作手法。

  在诗中,刘禹锡既引用“刘郎”典故,又因姓刘以“刘郎”自比,收到了一语双关之效。刘禹锡其人其诗被传颂后,“前度刘郎”一词被广泛引用,后渐为成语,比喻那些去了又来的人。刘禹锡以“刘郎”为典,后人又以刘禹锡其人其诗为典。这样的文坛佳话,简直千古绝唱。

  同样去了又来的人,同样茫然无助的浮生。一个在恍惚之中找不到回家的路,一个虽流离数十载却不坠青云之志。要说其中的差别,一个“刘郎”心无所归,人生彷徨飘忽;另一个“刘郎”心有所属,虽屡遭贬谪,仍然积极奋进,终可笑对人生。

  不一样的“刘郎”,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