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台人才网!
在吴越大地上边走边写
2015-07-10 08:56:12 阅读量:271 来源:天台人才网 作者:天台人才网
  胡建新

  今年春节,笔者参加了平桥镇文联主办的新春诗会,在这次诗会上认识了天台籍诗人许军先生。很荣幸获得他赠送的诗集《吴越叙事:乡村书》,这是诗人的第三本诗集。我如获至宝,读了二遍。本书因为写的是江南水乡,天台山村,读起来亲切,自然,是诗歌爱好者值得拥有的好书,也可作为天台人的一本乡土文化读物。

  诗人笔下的吴越大地上的小镇和村庄,并不是对现实意义上小镇和村庄的直接描写,只是试图记录诗人心中的小镇和村庄脆弱、慌乱、忧伤的一面。诗人在中国南方低低的天空下,在土地辽阔、河流密布、草木茂盛、打铁声与豌豆花的互相缠绕和交织中,敏感而幸福地边倾听,边走动,边写作。从许军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对所生活的土地上的一草一木充满感情,打通了自己与它们的界限,呈现了天、人、地合为一体的美学体验通道。

  诗集分上、下二部。上部:《吴越叙事:乡与镇》,选诗31首,《盛泽》、《白茆》、《山河》、《浏河》、《丁蜀》、《田禾》等是诗中的精品。如《吴江:盛泽》:“一整条河流:自远方而来,向远方而去……一大片土地:疲惫,悲伤……牧笛失散的亡灵。”这样的诗句有厚重的东西,诗不仅写“小我”情绪,更要写普世情怀。《常熟:白茆》:“劳动的人,生产的人,悲喜交集的人/一群舞蹈于大地之上忧伤的阳光子孙”。《天台:山河》:“随便捡一块石头带在身边走南闯北/它就成为我夜夜梦见的故乡”,写出了千古乡情。

  下部的《消失的村庄:寄犁村》,选诗89首。寄犁村——坐落在天台山下,是融入诗人血液的故乡。与其他成千上万的村庄一样,正在逐渐消失于历史永恒的烟云之中。诗人为她作最后一次心灵上的描绘、祭奠。许多作家为童年和故乡写作,且多有成功者。如鲁迅、莫言、福克纳等。下部的《童年的燕子》、《草》、《与两片草叶在村口相遇》、《蝌蚪》、《柳》、《映山红》、《雨中的桃花》、《打麦谣》、《父亲用过的一把镰刀》、《南瓜花又开了》、《桑》、《五月的杏》、《纺织娘》、《再为父亲熬一次粥》、《光阴》、《秋天的柿子》等等都是难得的好诗。《映山红》里写:“故乡啊!我就是那个/带领着火焰四处奔跑的人。”诗人写的不仅仅是映山红,我的心也在诗人的诗句中奔跑。《作物志》是一首佳作。许军拥有作为一个优秀诗人应有的才气。如“把大地上所有的马灯点起来/抵御住整个世界的黑暗”;“我能忍住泪水/却无法忍受悲伤”。“木鱼”这首诗体现了哲学思想:“有人只需一瞬/有人却要一生”,是诗眼所在。许军的通感修辞手法运用得非常成功,如在《再为父亲熬一次粥》中:“粥开了,米在水里,上下翻滚,我的心在火上,经受着煎熬。”许军的诗牢牢抓住了大众的审美倾向,运用得非常自觉。

  正如台州籍著名诗人江一郎先生所言:尽管许军所使用的语言,选择的意象,在很大程度上更趋近中国传统意义的审美,但他的诗歌中弥散的淡淡忧伤,却依然能带给人温暖和感动。他的诗简短、单纯、沉静,未受时下浮躁诗风的污染。他的写作,看似与这个时代庞杂的先锋诗歌有些距离,但正是这个距离,让纯诗的品质在他的诗作中得以保存下来。这是一个有着明确方向感的诗人。

  同为天台人,我深深为许军在诗歌创作上取得的成功而高兴,也期待他继续写出关注现实,关注民生,更为厚重的好诗。